王立勇(左一)和茶農一起采茶。
“歡迎全國各地的朋友來黃鋪村旅游觀光,購買我們的茶葉‘桐城小花’……”點開王立勇的抖音賬號,只見滿山蒼翠間,王立勇激情澎湃地介紹著茶葉,仿佛隔著屏幕都能聞到一股清香。
王立勇是安徽省桐城市黃甲鎮黃鋪村黨支部書記兼主任。“王書記的這條視頻點擊量有4萬多、評論上百條,清明節前后茶葉訂單猛增?!贝迕耖_忠孝高興地說,“王書記不僅帶著我們種茶葉,還通過抖音幫助我們賣茶葉?!?/p>
黃鋪村地處山區,因緊靠全市飲用水源保護區,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均受到限制。全村807戶2804人曾經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54戶1854人,是全市貧困戶數最多的村。在王立勇的帶領下,通過種植茶葉、發展茶產品深加工,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6萬元,順利摘掉了“貧困帽”。
“10多年前我剛到黃鋪村任職時,村里水電路都不通,連辦公場所都是租的,給村干部發工資只能打白條,為這可沒少挨家人數落?!蓖趿⒂滦χf,“但是我有個倔脾氣,要么不干,干就要干出成績來?!?/p>
“靠山吃山”,黃埔村過去有種植茶葉的歷史,但都是小打小鬧、零星種植,王立勇琢磨在“種植上規模、品質大提升”上下功夫,經過摸底發現,村里三處茶園由3位村民承包多年,而且價格極低,王立勇發動村里的老黨員、退休教師等反復上門做工作,成功說服承包人如期將茶園經營權還給村集體。
“集體能不能管好?”“茶葉會不會賣不出去?”為打消村民的擔憂,王立勇多次到潛山、岳西等地學習種茶經驗,結合村情制定經營管理辦法,并組織村民大力開發荒山,使茶園面積從最初的3000畝擴大到現在的4200畝。
有了規模,沒有品質也不行。王立勇先后5次邀請安徽省農科院茶科所專家到村指導,成立了“桐城茶葉產學研基地”,對茶農進行種植、采摘、加工等方面的技術培訓,同時結合生態保護,大力推廣有機肥種植技術。今年初,黃埔村茶葉獲得國家有機認證,價格提高了4倍,每斤干茶最高可賣800元。
為做大“桐城小花”品牌,村里購置了桐城市第一臺茶葉色選機和真空包裝機,對茶園統一采摘、集中銷售。村民吳晗過去是一名普通茶農,如今已成長為出色的茶葉經紀人,他說,“桐城小花”目前已暢銷全國,茶農人均純收入從過去每年1000多元增加至6000多元。
年初,王立勇在村里組織召開了一場“鄉村振興項目”座談會,邀請桐城市扶貧、農業、文旅等單位領導和專家,為黃鋪村未來發展出謀劃策。
“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要在現有茶產業基礎上,進一步豐富業態,不能一條腿走路” “黃鋪村緊靠牯牛背水庫,方圓數十里林木茂盛,是一個天然氧吧,可大力發展鄉村游,推出精品旅游線路,通過抖音、今日頭條吸引人氣”……專家們的一條條建議,讓王立勇更加堅定了依托茶園、發展鄉村旅游的決心和信心。
村民開紅金過去在鄭州從事裝修工作,現如今利用自家的二層小樓開了一家土菜館,食材取自山林,香椿炒蛋、干豆角、野花兒菜、苦菜等新鮮山里貨成了招牌菜,雖然開業時間不久但已小有名氣,常有外地游客慕名而來。
“推薦茶葉、吸引游客要講究方式方法,咱們也要不斷學習,不能落伍嘍?!蓖趿⒂抡谧聊ブ绾巫龊孟乱粓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