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齊劃一的青磚白瓦房、清晰見底的小溪河流、郁郁蔥蔥的花草樹林、干凈平整的硬底馬路……從云浮市區驅車1個小時30分鐘,記者來到了羅定市黎少鎮隆久村。行走在隆久村平整的道路上,記者發現,隆久村干凈整潔,房屋整齊,放眼望去,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映入眼簾。
“村書記帶領我們建設自己的鄉村,我們都行動起來了,村里也變得越來越好。”一位村民正在清除水田里的雜草,她表示,在村干部的帶領下,全村都在積極建設家鄉,希望家鄉變得更美。
而她口中的村書記,就是羅定市黎少鎮隆久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小蘭。
從2017年開始,李小蘭就經常下鄉解決村民生活困難。
1985年出生,年僅34歲的李小蘭曾有過許多身份。銷售、幼師、村干部、人大代表,在這些身份里面,李小蘭表示,最讓她感到自豪與責任感的,就是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對于我個人而言,充滿著特別的意義。”李小蘭表示,“因為我來自基層,所以我更加明白基層群眾的心聲,我也更迫切地為基層說話。”
“這是我第二次去北京參加全國兩會,我將重點關注農村農田棄耕問題以及鄉村振興領域的問題,希望能夠在北京聽到更多關于我們農村的聲音。”李小蘭說。
“他們信任我,我就不能辜負他們。”
作為一名80后村干部,李小蘭曾經認為村鎮工作十分簡單,每天只是走個過場就可以了。
“過去我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一直認為當村干部就是當閑職,工作很簡單很容易。但是從我開始擔任隆久村黨支部書記開始,我發現,這并不是一份簡單的工作。”李小蘭向記者表示,如今的村干部與過去大相徑庭,需要具備很多知識,既要熟悉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也要接地氣,懂得將政策轉化為老百姓都懂的話。
“說實話,一開始我十分不適應,覺得壓力很大,經常想放棄。”李小蘭說,“后來我的先生跟我說,如果你想放棄,也要先干好了,才能再想放棄的事情。”李小蘭認為,她覺得愛人說的話很對,而且鎮黨委、村干部以及群眾如此相信她,也讓她有了開展工作的底氣。“他們信任我,我就不能辜負他們。”
與村民溝通、協調已經成為了李小蘭的生活日常。
“作為一名村干部,就要為村里的百姓謀福利,要敢做事,能做事。如果我做不出點事情來,就會浪費了群眾對我的信任以及組織對我悉心栽培。”為此,李小蘭在2017年上任后,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帶領村民們積極種植牛大力,采取“黨支部+公司+貧困戶”模式,建設了一個22畝光伏發電站,更通過環境整治,讓村里鋪開了硬底馬路,改變了原來臟亂差的村容村貌,讓村民獲益的同時,更讓隆久村變得美麗。
“過去我們經常是有這頓飯就沒下頓飯,常常為了吃飽飯而擔憂。現在我在村口開了一個小商鋪,自己還種牛大力、枸杞,生活滋潤得很。”村民陳焦連對記者說,“現在我們村的變化簡直是翻天覆地。”
李小蘭還向記者介紹,近年來,隆久村積極開展產業扶貧,通過建立22畝光伏發電場來實現為貧困戶分紅。如今,全村24戶貧困戶已經基本脫貧。“家家能過上好日子,也就是我現在工作的目標。“李小蘭說。
“無論是作為一名村黨支部書記,還是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我都希望能夠用心用力,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李小蘭認為,村支書與人大代表,兩者是互連的,能通過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將廣東基層的聲音帶去全國的舞臺,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情。
“我真切地希望能夠盡可能地反映基群眾的呼聲,希望我們農村能夠早日實現振興發展。”李小蘭說。
全心全意地反映基層百姓的心聲
“這一次,我在北京主要將反映農村農田棄耕問題以及推進鄉村振興的問題。”李小蘭對記者說。
李小蘭向記者表示,一般農戶家里都是婦女老人兒童留守居多,如果單靠這些人的力量,是很難將村里的田地充分利用,這就容易出現農村農田棄耕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還是要壯大鄉村產業,通過規模化、系統化的產業吸引青壯年回流鄉村,從而充分利用我們所擁有的土地資源。”李小蘭說。
李小蘭與村民聊天。
“農村要發展,必須鄉村振興,而產業振興肯定是重中之重。”李小蘭表示,下一步,隆久村希望通過將肉桂的種植以及南藥種植逐步形成規模,與云浮市的產業相對接,帶動整個農村的發展。
“這一次,我希望在北京能夠聽到關于農村更多利好的信息,希望能夠看到中央能有更多傾斜性的政策來幫扶我們農村的發展,盡快把短板補上去,成為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潛力板’。”李小蘭對記者說,“去年我提出了在羅定建立高鐵站的建議,現在我已經得到了回復,羅定高鐵站的建設已經有了初步的規劃。這一次,我還是希望我的議案建議能夠被更多部門采納,能夠真正將人民群眾的心聲轉化為落地的工作規劃。”
李小蘭還向記者表示,從北京回來,她就將著手隆久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圍繞著鄉村振興20字方針要求,在2019年完成全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帶頭作用、鄉賢助力作用以及父老鄉親的主體作用,建設一個美麗的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