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縉云縣254個村社黨組織已全面完成新一輪換屆,班子成員呈現出“年輕化、高學歷、老中青結合”的新面貌,其中有7名農村黨組織書記剛滿28周歲。“年輕人”和“村書記”兩個標簽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當村民眼中的后生開始接過“老書記”的接力棒,又將如何前行?
新任前路鄉白茅村黨支部書記田金海(右),向種植大戶學習種植油茶知識。章如意 供圖
干中識得“意中人”
雙溪口鄉南源村西山頭自然村住著135戶村民,常因水壓問題而斷水。然而就在前幾天,這個“老大難”終于得到了解決。“這個年輕小伙子真不錯,為我們辦了一件大好事。”談起新上任的村黨總支書記蔡濟匡,村民田偉芬連連稱贊。
為解決農村干部老齡化問題,縉云縣開出一劑良方,通過“鄉愁召引”“精準吸收”等舉措,引導和鼓勵在外大學生、退伍軍人等有志青年回村發展,并建立“一線識人”機制,對縉云籍創業青年黨員進行摸底梳理,建立“一人一檔”基本信息庫。從信息庫中遴選思想好、能力強、有擔當、講奉獻的優秀黨員,充實到村級后備人才庫中。
創業青年蔡濟匡,就是信息庫中的人才之一。今年7月1日,雙溪口鄉把全鄉54名大學生青年黨員集中到了一線,開辦青年黨員培訓班。通過座談、討論等形式,全程觀察了解每個黨員的特質和潛力,并對合適人選進行壓擔培養。
年輕干部適不適合擔任治村“領頭雁”,既需要考量他們干事創業贏得的“金杯”,也要驗證群眾“口碑”。縉云在全縣范圍內開展“雙問雙考”專項行動,以黨員、村民代表、鄉賢能人為重點,設置問卷,通過“問群眾、問干部、考能力、考實績”,新發現和儲備村級后備干部342人。
擂臺競出“好牛犢”
“鄉土特色是鄉村旅游的靈魂,作為仙都景區的核心村,就要圍繞‘文旅’主題,讓村里處處有美景,人人做旅游。”這是村社組織換屆前,在仙都街道前湖村的擂臺賽上,胡超向村民作出的承諾。初出茅廬的胡超,第一次正式亮相就以清晰的發展思路,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年輕人有回村發展的熱情值得稱道。然而在農村,一些德高望重的“老熟人”往往還是大家的首選,如何讓優秀的青年黨員進入大家視野,進而得到認可是個難題。
縉云縣以“干中選才、干中辨才、干中煉才”為導向,搭設“村社比武”大擂臺,著重圍繞美麗鄉村建設、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層治理等熱點、難點問題,讓村書記、后備人才等同臺比拼,并邀請駐村干部、村黨員和村民代表擔任評委,評選自己的“當家人”,通過比拼實績,挑出好苗子、拼出新活力、競出好思路。
言行一致,方能取信于民。前湖村農耕文化展示廳建設用地涉及農戶自建房,項目進度緩慢。擂臺賽后,胡超和村干部一連5個晚上,上門走訪12戶29人,最終以誠心和耐心打動了村民。“沒想到胡超年紀輕輕,干事還蠻有章法,村里就需要他這樣的人回來干事。”村民章竹丹說。胡超的表現,贏得了黨員和群眾的信任,順利當選為前湖村黨總支書記。
新建鎮筧川村黨委書記施頌勤(中)給全鎮新任村書記傳授治村理念。章如意 供圖
結對育出“新干將”
農村干部隊伍日益年輕,為了讓這些經驗有限的后生,少走彎路、不走錯路,縉云縣依托“黨建引領、導師幫扶、青年孵化”等方式持續加強對年輕村干部的培養。
傳統的來料加工產業,由于不成規模、過分依賴“被動”接單,在當下市場只能夾縫中求生存。新建鎮八都村就處于這樣的瓶頸期。新任90后黨總支書記薛天果萌生了發展電商產業的想法,然而如何適應農村實際,確保項目落地,卻沒有多少把握。
“‘來料加工’要向‘來單加工’轉變,‘照貓畫虎’要向自創品牌轉變,最終實現規模化、品牌化、電商化。”得知薛天果的困惑,浙江省興村(治社)名師、新建鎮筧川村黨委書記施頌勤,立即帶著他到筧川村電商一條街,就具體業務進行現場教學,并傳授自己“修練”了近30年的“獨家秘笈”。
像這樣的導師幫帶制度,是縉云縣在村社黨組織換屆后實施的“青燕計劃”行動。圍繞“村集體經濟發展強、村黨組織凝聚力強、村干部戰斗力強、村容村貌變化強、村民支持發展意愿強”等“五強”標準,從現任及往屆村干部中精選35名村書記擔任導師,重點結對新上任的年輕干部,以支部共聯、互商共享、難題共破、禮堂共講、產業共謀等結對形式進行傳幫帶。
此外,為了確保換屆“不斷檔”、后生有作為,縉云縣還專門為新一屆村書記們送上“上任大禮包”,通過舉辦一場傳幫沙龍、干好一項履新首事、組織一次發展討論、征集一張民生清單等“十二個一”活動,搭好實干大舞臺,讓他們在農村這個廣闊天地中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