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暢
“年關年關,別人過年,我們過關,別人過節,我們過‘劫’。”所有數據來自于基層,所有資料來自于基層,所有政策落實于基層,所有真理實踐于基層,因而每當年關,基層干部便面臨著傳閱不完的文件、填不完的報表、開不完的會和報不完的材料。
上級機關的各口科室是“拆開了”分工,基層政府的各口科室則是“揉碎了”包干,導致大部分基層干部身兼數職,一個人干著好幾個科室的活。接近年關,幾個部門的考核、總結都壓在一個人身上,自然讓人“吃不消”,更何況基層干部也并非都是“以一當十”的存在。
越到年關,越要上報各種數據,這能夠讓上級看到成績、找出問題。但由于基層干部的本職工作繁雜,各級部門考核又接踵而至,再加之各種總結、報表,各種檢查、接待等等一系列事務要做,工作量加大,干活的人卻沒有增多,因而對基層干部而言,就會過節變過“劫”。
其實,很多“忙”是大可不必的。一些形式化的檢查、報表,以及一些“面子上”的來訪、會議真有必要?形式化的工作能否簡化?辦公流程和工作方法能否優化?工作效率能否提高?這些都是政府部門不得不考慮的實際問題。
打破“平常死忙,年關忙死”的窘狀,為基層干部“減負解綁”,不讓年關變成基層干部的“劫”,需要上級領導真正把為基層干部減負減壓任務放在心里,落在實處。如合理優化合并同類項工作,避免出現“九龍治水”“神仙打架”的尷尬局面;有效整治形式化的“材料主義”“文山會海”,優化基層工作機制,明確上下級分工,規避“甩鍋”做法……只有真正重實效,重擔當,把為基層減負落到實處,才能讓辛苦忙碌一年的基層干部也能過個踏實年。
(摘編于1月11日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