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曾毓慧 特約記者 吳峰
“這兩天,大伙們再加把勁,盡早完成水利干渠搶修,咱村今年春耕灌溉就方便了!” 2月11日一早,白沙黎族自治縣打安鎮福妥村,田洋上的薄霧還未散去,福妥村黨員干部帶著村民在水渠沖毀處已忙得額頭冒汗,不少人的褲腿被打濕,沾上了泥巴。福妥村駐村第一書記邢福順一邊勞作,一邊給參與水渠搶修的干部群眾鼓勁。
福妥村的這條水利干渠長約3公里,每逢暴雨,山澗水流迅猛,從高處沖下來的大石塊經常砸裂損壞干渠。“這條渠受損長度約30米,有兩處被嚴重沖毀,沖毀處最深的落差約5米,修復工程量較大。”邢福順介紹,去年8月,水利干渠被洪水損毀后,明顯影響了福妥村各村民小組共300多戶農戶的農作物灌溉。
“修渠鋪路,黨員干部要走在前頭、干在實處,老百姓才會信服你。”邢福順是白沙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他去年6月到福妥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一直十分重視水利基礎設施管護工作。邢福順介紹,今年福妥村的水稻春耕時間在元宵節前后,春節前夕,福妥村脫貧攻堅中隊隊員在入戶走訪時動員村民積極投工投勞支持水利干渠搶修、清淤工作,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在邢福順及村黨支部書記符志平等黨員干部的帶頭倡議下,從1月23日起,福妥村每天有20多人輪崗搶修水利干渠。
水利干渠受損處大多地勢陡峭,施工空間窄小,大型機械很難開進來,時間又緊,人工搶修的難度不小。“這次搶修,要在泥沙容易淤積的地方,盡可能多鋪設引水水管。”福妥村黨支部委員曾岳甫反復勘察現場并建議。
“我以前干過水泥工,攪拌水泥修復干渠的活兒我能出力。”低保戶陸家候也不甘落后。水利干渠連接水庫出水口的位置被沖毀,此處水位高,施工難度更大。建檔立卡貧困戶曾造昂和村黨支部副書記陸家氣“咕咚”一聲跳至干渠中,站在齊腰深的水中用沙包阻水,方便其他人施工……
“只要干群合力,沒有干不成的事!”邢福順介紹,今年福妥村計劃種植140畝省農科院推薦的綠金香品種水稻。他說,這個品種的水稻附加值高,種植效益好。下一步,駐村扶貧干部將積極引導村民轉變思維、主動對接市場,發展特色產業,爭取早日致富奔小康。
(本報牙叉2月1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