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完善鄉村治理機制,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發揮農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全面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如何通過強基固本,增強凝聚力向心力?怎樣調動黨員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如何健全治理機制,化解矛盾糾紛?近日,記者在山西、陜西、浙江等地進行了調查。 ——編 者
山西萬榮
整治一村,修復一村,建強一村
山西萬榮縣通化鎮通化二村村委會里,燈火通明,臺上演著蒲劇,臺下村民看得津津有味。
可就在一年前,同一個院子,上演的卻是一場完全不和諧的景象:村委主任候選人闖入競選現場、破壞“兩委”選舉,臺下的村民也因意見不合鬧起了糾紛。
很快,有關這件事情的舉報信息出現在萬榮縣紀委監委的案頭。
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了解情況,向縣委做了匯報。隨即,縣委成立專項整治工作組,下設紀檢、公安、經管、民政、入戶走訪和綜合保障6個小組,對通化二村近10年來的黨建、財務、土地等狀況進行“地毯式”摸排。
最終,因破壞選舉秩序,新當選的村委會主任被認定當選無效,另一村委會主任候選人被行政拘留15天,原村支部副書記因聚眾賭博被撤銷黨內職務。
案件查結了,違紀人員受到了應有的懲處,但如何避免亂象再發生?整治之后,工作組決定將工作往后延伸一步,探索“治亂+”的生態修復模式。調查后,工作人員發現根源還在村級黨組織建設疲軟。經商議,通化二村開始重視基層黨建,加強村支部建設,黨組織活動步入良性軌道,黨員學習培訓、三會一課、黨日活動如期舉行,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斷提升。全村還開展了“十好五美”評選活動,向善向好的家風民風日益濃厚,整體面貌一躍邁入全鎮前三名。
治標更需治本。從巡察數據、群眾舉報中發現問題,追根溯源,探索農村治亂新路徑,萬榮縣嘗試整治一村,修復一村,建強一村。不久前,通過一條關于毋村堡濕地工程開工時受到惡意阻撓的線索,縣里工作組發現毋村堡在鄉村治理中存在監督缺位問題。隨后,毋村堡健全了黨內監督機制,新設黨內監督員崗位,每一筆超過千元的支出都要監督員把關并上會研究審核。“如今的村干部一心為咱老百姓,村里的變化看得見、摸得著。”一位丁姓老人高興地說。以個案追問題,健全鄉村治理體制機制,干部狀態變了,村民看法變了。
陜西咸陽
黨性教育具體化,比學趕超氛圍濃厚
“只要村上廣播一響,黨員群眾立馬行動起來,黨組織的號召力明顯增強了。”談起近兩年村上的變化,陜西咸陽市禮泉縣趙鎮堡里村干部李二教不由感嘆。而前些年,村上黨員輪流當書記,村中道路坑洼不平,涉及群眾利益的事無人問津。這其中的變化,緣于陜西咸陽黨員接受的特殊“體檢”——黨性教育體檢。
據介紹,咸陽黨性教育體檢中心設置7個功能區,并結合各行業特點,設置符合行業實際或工作實際的特色板塊,根據時代主題不斷豐富調整教育體檢內容。
一張張圖片、一段段故事、一個個細節……體檢中心通過活化黨性教育形式,讓黨員們沉浸其中,在參與、感受的同時達到主動接受教育的目的。
以前,黨組織生活不規范、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充分、黨組織軟弱渙散等問題,是咸陽市彬州城關街道鳴玉池村黨支部和黨員抹不開的話題。一年多前,該村全體黨員走進黨員黨性教育體檢中心,經過一個多小時黨性教育體檢,感觸頗深,村里的變化也由此展開。
咸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崔勒宇介紹,黨員黨性教育體檢中心借助現代科技,把黨性教育具體化,為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撐。
黨性教育體檢后,彬州市大佛寺古鎮大佛寺村黨支部書記呂軍平很受觸動,回到村里就組織召開黨員大會,就村黨支部如何整建、黨員管理如何加強、村莊如何規劃、旅游如何開發等事宜展開了充分討論。大家暢所欲言,大會從下午一直開到深夜,黨員們對支部建設、村上規劃發展提出40多條建議,大佛寺村的發展思路被理得清晰透徹。從那以后,大佛寺村常態化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等黨組織生活。黨員積分管理使黨員的義務履行和模范作用曬在“太陽下”,激發了比學趕超的熱情。“我們村的黨員都是好樣的。”村民老張對記者說。
浙江東陽
推行“紅黃旗”管理,村干部懶散軟就騰位置
見到范宅村負責人周召新時,他正戴著草帽、拿著設計圖在工地上忙碌。幾個月前,周召新當選了村黨支部負責人,不到兩個月,周召新就忙得瘦了10斤。村民們感嘆,“和之前的干部不一樣。”
曾經,浙江東陽湖溪鎮范宅村被評為“十差村”。鎮上組織調查發現:問題出在了村級黨組織。立即換“將”后,新班子帶著村民拆違建、搞綠化、建景觀……很快,村容就有了大改觀。3個月后再評,“十差村”帽子摘掉了。
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心骨”,可如果黨員干部懶散軟怎么辦?東陽在農村干部中推行干事創業“紅黃旗”管理制度。不盡職、不履職的村干部,輕則約談提醒、歇職整轉,重則勸辭、免職。范宅村原村支部負責人就位列其中。
不稱職的干部騰出位置后,誰接任?東陽瞄準了農村基層團組織、青年社會組織。通過村推薦、鎮審定等程序,1000多名從全市遴選出來的優秀青年進入視線。原來在外地工作的優秀人才周召新,就是其中之一。
農村黨組織的力量夯實后,積極性如何調動?“各村黨支部都要上擂臺比武”“先進得紅旗、后進得黃旗”……江北街道去年6月份率先舉行“村官履職擂臺大比武”,84個小區(村)就“黨建先鋒”“履職踐諾”集中亮成績、比進度。
各鎮鄉街道黨組織動了起來——南馬鎮深化黨員干部聯系農戶制度,在垃圾分類、治危拆違等工作中,黨員都先干一步;南市街道推出“一張清單、兩種模式、三級聯動”的黨建督查制度,實現“周周有檢查、月月有通報”……
結合“十美村、十差村”評比,東陽市還通過幫扶單位黨組織與村莊“捆綁”考核,將機關部門單位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東陽市體育局與湖溪鎮上田村結對后,將市第二屆鄉村體育節與湖溪鎮首屆農民運動會結合起來,提高了上田鄉村旅游的知名度;交通局與城東街道時旺村結對后,提供10萬元補助資金完成村內道路“白改黑”,時旺村從此告別不通公交的歷史……村容村貌變了,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村子走上了富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