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市召開返鄉農民工招聘會。
攀枝花市仁和區前進鎮舉辦返鄉農民工技能培訓。
綿陽市安州區建立返鄉農民工黨員服務站。四川省委組織部組織二處供稿供圖
針對農村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村黨組織帶頭人后繼乏人問題,四川大力實施“優秀農民工回引培養工程”,千方百計把有能力、有覺悟、有志于為家鄉服務的優秀農民工吸引回鄉,從中物色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充實村干部特別是帶頭人隊伍,從根本上推動村黨組織帶頭人整體優化提升。
“三項舉措”大力回引
為吸引優秀農民工返鄉,四川省打出感情、項目、政策“三張牌”。首先是感情引。省委書記專程赴廣州召開農民工座談會,看望慰問農民工代表;各級黨組織利用外出農民工返鄉過年契機,采取登門看望、座談交流等方式,對1300余萬返鄉農民工進行走訪慰問,幫助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傳遞黨委政府關懷溫暖,鼓勵回鄉創業就業。其次是項目引。全面推進農民工創業園區建設,定期開展鄉村項目推薦,組織農民工參與咨詢對接、雙向洽談、項目考察,鼓勵帶資金、技術領辦創辦農業產業項目,今年春節期間全省開展各類項目推介2800余場。三是政策引。省上制定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16條措施、促進返鄉創業22條措施、回引培養工程16項規劃,從要素保障、財政支持、金融信貸、人才支撐等方面拿出“真家伙”。
“三方聯動”創新管理
在農民工管理方面,四川省創新搭建服務平臺。一是省里建立貫通省市縣鄉四級的優秀農民工數據庫,實行動態管理動態更新,確保農民工狀況點上能掌握、線上能跟蹤;建立全省農民工服務網,定期發布項目需求、就業崗位、創業扶持政策等。二是駐外機構加強日常管理。健全駐外機構組織體系,賦予抓農民工黨建具體職責,明確摸底排查、發展黨員、回引創業等重點任務,構建起省內省外整體聯動、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大力推進在農民工集中地建立黨組織,依托駐外機構、商協會、企業等,在省外建立黨組織290個,著力把每名農民工黨員納入黨組織有序管理。三是基層黨組織強化跟蹤管理。縣鄉村建立優秀農民工、農民工村干部、農民工后備力量“三本臺賬”,健全去向報告、專人聯系、定期匯報、跟蹤服務、返鄉座談、定向回引等制度。
“四個一批”培養使用
四川省采取“四個一批”舉措,加大優秀農民工培養使用力度。一是發展一批黨員。探索建立鄉鎮農民工黨支部,實施農民工黨員發展專項計劃,推行“原籍吸納、接續培養、雙向考察、兩地公示”發展辦法,每年50%的村發展1名以上農民工黨員。二是儲備一批后備力量。按照村(駐外機構)推薦、鄉遴選、縣備案的程序,將35歲左右、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優秀農民工納入村級后備力量,采取結對幫帶、頂崗鍛煉、專題培訓等方式進行跟蹤培養,每個行政村發展2名以上農民工后備力量。三是選拔一批村干部。明確村班子出缺時主要從優秀農民工中選配,及時將工作實績突出、群眾認可度高的選拔進村班子特別是擔任黨組織書記,去年全省補充選配村干部中優秀農民工占85%以上。四是選樹一批先進典型。在省級新聞媒體開設“引鳳歸巢·強基固本”專欄,大力宣傳返鄉創業就業、帶領群眾致富等方面的優秀農民工典型,營造良好工作氛圍。
“三個結合”留住用好
四川省出臺引導返鄉農民工通過勞動經營增加收入的具體辦法,降低返鄉后的“收入差”,確保留得住干得好。一是與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相結合。整合專項資金,每年扶持2000個村發展集體經濟,優先安排有農民工帶頭人的村。大力選拔懂經營、善管理的優秀農民工擔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每年從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進行分紅獎勵。二是與“一村一品”產業發展相結合。整合涉農資金,每年重點扶持5000個村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優先安排有農民工帶頭人的村。因地制宜推出一批特色產業項目交由優秀農民工領辦,出臺貸款、補貼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三是與推進書記主任“一肩挑”相結合。在由優秀農民工擔任村黨組織書記或村委會主任的村,全面推行“一肩挑”,明確“一肩挑”帶頭人可按一定比例兼職兼薪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