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隆林各族自治縣者浪鄉者徠村,每天傍晚6點半,一個用桂柳話錄制的廣播節目會在村里準時開播。這個被村民們稱為“大喇叭”的宣傳平臺,是者徠村在廣西全區首創的“新時代空中講習所”。
2018年3月,在廣西電臺工作的劉曉宇來到者徠村任第一書記。當時,全村還有116戶沒有脫貧。
這個90后小伙子坦言,要在短時間幫助這么多貧困戶脫貧,他感到“壓力特別大”。為盡快了解貧困戶的家庭狀況和需求,他買了輛二手摩托車,跑遍一個個山頭。全村116戶貧困家庭,每戶家里幾口人、種養什么、有什么需求……他心里有了本明白賬。
和村里發展產業所面臨的困難相比,村民精神生活的匱乏讓劉曉宇尤其印象深刻。每天晚上,村里男人們聚在一塊兒喝酒,女人們聚在一起說東道西。
村里的這種風氣還容易造成村民對一些扶貧政策的誤解和誤傳。劉曉宇記得,2018年村里實施危房改造時,給每個貧困戶的保底款是3.8萬元,根據各家情況進行相應提升。但政策還沒有正式實施,就有村民傳出這樣的話:“為什么其他地方給每戶八九萬,我們村這么少?”后來,村干部找到那個村民了解情況,他說自己也是從別的村里聽到的,并沒核實過。
2018年5月,廣西首個“新時代講習所”在靖西市新靖鎮鵝泉村創立,拉開了自治區黨委在全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創建“新時代講習所”決策部署的帷幕。
在此基礎上,劉曉宇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以廣西電臺新聞廣播和新媒體技術為支撐,通過覆蓋各自然屯的應急廣播,打造鄉村特色的理論宣講平臺——“新時代空中講習所”。
2018年7月6日,在者徠村那利屯級文化活動中心前的廣場,村民班翠玲面對臺下坐著的老少村民,動情地說起了她的脫貧故事,開啟了平臺的第一講。
隨著一期期節目播出,者徠新聞、政策解讀、農技輔導、山歌頌黨恩……“新時代空中講習所”的節目內容日益豐富。劉曉宇說,每期節目的內容由他撰寫,再請村里文化程度較高的年輕人,用當地方言播出。
“村里的重點問題在哪里,百姓的需求在哪里,我們節目的關注點就在哪里。”劉曉宇說。
剛開始,村民們對村干部的工作有些不理解,還有村民抱怨村干部不干活,劉曉宇就把村里一周發生的大小事和村干部的工作制作成“者徠新聞”播出;村里開始發展黑豬養殖和辣椒種植產業了,他就把栽培細節、防病知識,做成“農技輔導”播出。
基層工作最難做的就是連通老百姓的心,讓劉曉宇特別感動的是,“新時代空中講習所”的電波聲在無形中搭起了他和村民間信任的橋梁。
2018年9月,深圳對口幫扶隆林的第二批黑豬運抵者徠村,23戶貧困戶興奮地領走了115頭精壯的小黑豬,這則好消息通過“新時代空中講習所”傳播后,不少非貧困戶找到劉曉宇,想跟著一起養殖訂單黑豬。
但沒有了政府免費發放的豬苗,買豬苗的幾千元錢對于還沒賣糧的群眾來說壓力不小,怎樣才能不打消他們的養殖積極性呢?帶著種種問題,劉曉宇和鄉黨委書記盧思雨一起,找到了百色一家知名的養殖公司。劉曉宇“厚著臉皮”跟這家養殖公司提出,是否可以先賒豬苗給村民,賣豬時再扣除豬苗的費用。沒想到對方滿口答應,但有個條件,必須要劉曉宇做中間的擔保,一旦村民跑路,他要負責支付豬苗的費用。想到村民期待的眼神,劉曉宇一狠心簽下了協議。
擔保合同簽訂了,回村后,他通過“新時代空中講習所”“微信群”動員村民繼續參與“訂單黑豬”養殖。讓劉曉宇出乎意料的是,村里一些原本沒有報名的村民,卻在此時提出了疑問,有人放話說不要相信訂單收購,之前別的村也有說收購的,結果后來不管了,傳言讓已報名的村民出現了思想松動,想放棄養殖。
劉曉宇沒有打退堂鼓。這天夜里,他把養殖合同進行拆解,將規定化解成通俗易懂的文字,第二天通過“新時代空中講習所”進行講解、傳播。村民吃透了合同內容,報名的積極性增加了,沒幾天就有10戶村民報名養殖了52頭黑豬。現如今,這些黑豬馬上要出欄了,一頭能賣2000元。
經過1年努力,者徠村的貧困發生率從2018年年初的26%下降到2.7%,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
“我們最終的目標是,不僅要富老百姓的口袋,更要富老百姓的腦袋,實現口袋和腦袋的共同富裕。”劉曉宇說,通過講習陣地的創建和發展,“新時代空中講習所”不斷推進空中講習與地面講習相結合,結合“鄉村夜話”“老書記講故事”“農家課堂”“鄉村舞臺”等品牌,讓政策理論講習“活”起來,讓脫貧摘帽的氛圍“濃”起來,讓鄉風文明建設“興”起來。
如今,不少者徠村村民養成了收聽“新時代空中講習所”的習慣。到了傍晚,那利屯婦女韋彩選邊做家務邊聽“大喇叭”,可以學到不少東西。家里事情忙完了,她還可以到村里的廣場參加“鄉村舞臺”活動,跳跳廣場舞,“身體好了,日子也過得更帶勁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