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四川各地黨組織精心準備了哪些政策『大禮包』
廣安市廣安區花橋鎮水寨村舉辦返鄉農民工新春座談會。
高縣大窩鎮陳坳村返鄉農民工種植的桑葚喜獲豐收。
攀枝花市仁和區前進鎮舉辦返鄉農民工廚師培訓班。
鹽邊縣益民鄉組織返鄉農民工參與壩壩宴。
編者按
近年來,隨著東南沿海地區傳統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勞務輸出大省四川出現了農民工“回流潮”。當地各級黨組織抓住這一契機,將農民工黨建納入基層黨建總體規劃,強化黨組織的“領航”功能,為農民工提供精準暖心服務,在巴山蜀水間演繹了一幅幅“人回鄉、企回遷、錢回流”的喜人場景。
本文介紹的是四川有關市州組織部門精心準備的吸引農民工返鄉政策“大禮包”,讓我們一起打開看看,里面都有哪些內容。
眉 山 逐人制定專項培養檔案
眉山市組織5800余名鄉村兩級干部包村包戶,摸清返鄉農民工數量,建立經商辦企、規模種植等“六個需求臺賬”。以鄉鎮為單位,按照“一人一策”原則,逐人制定專項培養檔案。
依托東坡泡菜、青神竹編等產業基地,創辦返鄉農民工眾創空間、創客空間15個,組建“導師團”“顧問組”“技術隊”40余支,依托蝶彩花卉等農業園區建立試驗基地26個,依托好味道水稻合作社等建立創業實踐站點132個,孵化返鄉農民工創業;深入實施“眉州優才工程”,每年培育100名“眉州名匠”“田園明星”“振興達人”。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單列計劃優先發展農民工黨員;遴選145名返鄉優秀創業人才、種養技術能手擔任“振興書記”,采取頂崗鍛煉、提前介入等方式,進行接續考察培養;推薦85名優秀返鄉農民工當選“兩代表一委員”,把138名返鄉優秀農民工選拔進村“兩委”班子,聚力鄉村振興。
樂 山
萬名優秀農民工定向回引
樂山市堅持把“精準”理念貫穿于優秀農民工定向回引全過程,推進“萬名優秀農民工定向回引培養工程”。
該市瞄準村級后備力量、村“兩委”干部、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合作經濟組織成員“三類崗位”以及“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全面梳理吸引力強的優惠政策措施,點對點提供給重點回引對象。據了解,全市已騰出“三崗一產”1200余個,有序提供給重點回引對象。分類建立“一人一策”跟蹤服務方案,對重點回引對象,建立縣鄉干部結對聯系重點回引制度,確保每名縣級領導干部至少結對聯系1名、每名鄉鎮黨委班子成員至少結對聯系1名重點回引對象,并做到月月通電話、經常送信息和年度走訪。
宜 賓
建立農民工流動黨校
宜賓市開通“流動黨員之家”網絡平臺。依托駐京機構成立在京流動黨員管理服務黨委和10個流動黨員支部。在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相對集中地,配套組建“流動服務站”28個,探索建立綜合管理服務黨委與流出地黨組織和用工企業三方共建共管機制。
該市還高規格舉辦農民工春節溫暖返鄉行動,在返鄉列車上集中開展返鄉農民工黨員主題黨日活動,開展家鄉發展成果參觀調研活動,組織實施農民工討薪法律援助等專項行動,深入農民工集聚地開展文化惠民巡演,探索在農民工較為集中地建立農民工流動黨校和技能培訓學校,在優秀農民工中培養發展1000名黨員、培養吸納1000名村干部、培養回引1000名創新創業人才。
內 江
開發優秀農民工信息系統
內江市在北京、成都分別建立農民工服務管理綜合黨委,負責當地農民工黨建的統籌謀劃和全面指導。在農民工集中地建立流動黨組織19個,解決農民工黨員管理服務問題308個。
堅持雙向聯動,搭建返鄉創業干事平臺。與一家信息安全技術公司合作在全省首創開發“內江市農民工黨員和優秀農民工信息系統”,建立全市“農民工黨員和優秀農民工數據庫”,實時準確收集信息。每年安排1.4億元財政專項資金,用于返鄉創業獎勵補貼和創客空間建設,對創辦小微企業的返鄉人員給予3年期、最高200萬元的貼息貸款。每年定期組織在外農民工黨員回鄉進行1次實地考察,先后赴北京、上海等10余個城市舉辦川商返鄉創業投資推介會等專題活動83場次。截至目前,成功回引返鄉創業人員106人,創辦經濟實體103個,實現投資8.386億元。
廣 元
組建流動黨員黨組織
廣元市依托市縣駐外辦事(聯絡)機構、農民工工作站等機構組建流動黨員黨組織,依托“廣元黨員e家”平臺建立網絡黨支部,打造虛實結合的黨組織設置體系。目前共建立駐外流動黨員黨組織52個,開通“網絡黨支部”和微信公眾號31個。
該市以財政投入為主落實流動黨組織的活動經費,同時,出臺《駐外流動黨員黨組織建設指導標準》,明確基本組織、基本隊伍、基本制度等6項25條標準,嚴抓管理。統籌遴選年輕后備干部、退居二線干部掛任或擔任流動黨組織負責人,每個流動黨員黨組織至少有1名專職黨務工作者。對流動黨員黨組織的考核結果將與主管部門年度考核、流動黨員黨組織工作經費和黨組織書記個人評先評優掛鉤。
自 貢
鼓勵優秀農民工競選村干部
自貢市精準實施農民工黨建“建家、引鳳、壯苗、領航”行動。
“建家”行動,是指在省會城市建立駐外綜合黨委,在農民工黨員聚集的市、縣建立聯合黨組織。“引鳳”行動,是指在區縣建立10個農民工黨員創業孵化園,在鄉鎮建立96個創業孵化站。“壯苗”行動,是指每年拿出200個指標用于發展農民工黨員。遴選800名村級后備力量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助理和村主任助理,確保每個村從農民工中動態培養村級后備力量1名以上。“領航”行動,是指每年匹配3000萬元支持發展集體經濟,推薦優秀農民工到集體經濟合作組織任職;鼓勵優秀農民工競選村干部,已回引194人進入村“兩委”班子,其中擔任村書記、村主任的96人。力爭到2021年村“兩委”干部中優秀農民工占50%以上。
遂 寧
建立百個農民工返鄉創業基地
遂寧市通過開展優化政策環境、搭建創業平臺、強化關心關愛行動引鳳還巢。
一是優化政策環境,出臺《促進返鄉下鄉創業二十二條措施》,建立創業扶持基金和擔保基金,整治農民工關心的基礎設施問題387個、兒童就學問題572個、老人關愛問題174個。市委組織部編印《返鄉創業政策指南》4萬余份,梳理扶持政策29條,研究制定返鄉農民工領辦集體經濟10條措施。二是搭建創業平臺,實施“十百千萬”工程,力爭用3年時間創建農民工返鄉創業產業園10個、創業基地100個、回引培養村干部2000名以上、創業人員1萬名。三是強化關心關愛。開設農民工返鄉、務工專列專車,開展服務農民工系列活動,全市干部走訪慰問農民工2.3萬余人,各級黨組織慰問留守老人1.7萬余人、留守兒童2.7萬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