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接連來襲,洪水漫過江堤……面對防汛救災的嚴峻形勢,安徽省6.1萬多個農村基層黨組織、180多萬名農村共產黨員在防汛一線挺起“紅色脊梁”。
聞“汛”而動
水位不減,黨旗不撤;汛情不除,黨員不退。在防汛救災這場硬仗中,安徽省委組織部強化黨建引領,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沖鋒在第一線、戰斗在最前沿。
黃山市農村基層黨組織聞“汛”而動。屯溪區在疫情防控中組建的209支黨員突擊隊,第一時間投入防汛抗災戰斗,成立防汛救災、醫療救護、安全保障等各類黨員防汛搶險隊40多個;徽州區西溪南鎮嚴格落實黨員干部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14名地災監測員、山洪預警員、水庫管理員全員在崗,實時監測水位和地質災害隱患,及時發布水情信息,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逆“汛”而上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汛情來襲,廣大農村黨員干部火速行動,沖鋒在前,留下了許多動人故事。
“我參加過多次防汛,比年輕人有經驗。再說了,作為一名老黨員,我可不能退縮!”眼看洪水即將破堤,55歲的桐城市新渡鎮金圩村村主任吳宜明毫不猶豫跳入水中,在冰冷的河水中泡了4個多小時,終于在20多名搶險隊員通力合作下,成功化解了破堤險情。
7月7日,東至縣木塔鄉暴發特大山洪,位于蘇村村東南部的南安大橋被洪水沖斷,大水涌入部分民房,危急時刻村書記蘇軍帶領黨員突擊隊9名成員,趟過齊胸的洪水,成功救出8名被困人員。
旌德縣俞村鎮芳岱村書記江莫嬌,在做好防汛的同時,召集村里的黨員群眾搶修公路,開展災后自救。因連續多天過度勞累,江莫嬌體力不支暈倒在現場。
向“汛”而行
面對汛情,馬鞍山市鄭蒲港新區成立了由黨員先鋒隊、民兵突擊隊、工人搶險隊組成的防汛救災黨群突擊隊。25支黨員先鋒隊860多名黨員干部嚴防死守,24小時拉網式巡堤查險;100多名青年民兵投入防汛一線,“分片”包干、“分線”作戰;100多名工人以人拉肩扛的方式筑起一道長近百米的防洪圍堰……織起了群防群控、黨群連心的防汛網。
績溪縣長安鎮梧川村黨支部委員洪微,回家途中道路被堵。她顧不上涌進家中的泥石流,毫不猶豫地加入清障隊伍,隨后得知村里受災最嚴重的百坑組自來水管被沖斷,為保證村民的用水安全,在車輛無法通行的情況下,又和同事們扛上30米長的自來水管徒步前往維修。
大事難事看擔當,危難時刻顯本色。安徽省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以行動詮釋了對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守好戰斗堡壘“主陣地”,爭當率先垂范“主心骨”,勇為先鋒模范“風向標”,全力以赴守衛江淮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