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李婭婭的生活照 (資料圖片)
12月16日一大早,連日被霧霾籠罩的安徽合肥迎來了一縷陽光。這是27歲的李婭婭換腎手術成功的第一天。她一睜開眼,就艱難地朝母親倪蘭芳的方向看去,母親術后正在熟睡。“媽媽又給了我一次生命。”她微弱地說道。
李婭婭自2015年8月被選聘為安徽省桐城市大關鎮麻山村主任助理以來,一直被村民打心眼里喜歡并認可,大家普遍認為這位90后大學生村官能吃苦、尊重人、肯上進。
麻山村貧困人口多,村干部人數少,工作壓力大,加班加點是常態,但是李婭婭從未叫苦叫累。她為了準確把握轄區的貧困情況,長期奔波在田間地頭,調查摸底、落實政策,還主動認領了5戶貧困戶,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她的身影出現在村里的每一個角落,就在去年生病時,也仍然堅持上班,為一個患病的村民籌集了6萬多元的醫療費。
李婭婭的努力,得到了組織和群眾的認可。今年9月,她被評為桐城市大學生村官年度考核優秀等次。榮譽的背后,是李婭婭一次次的“負重前行”。2017年初,她經常感到疲憊,陸續出現腹痛、頭暈等癥狀,時常感覺力不從心,但她深愛著這片土地,深愛著大學生村官這份工作,就咬咬牙挺了下來。除了家人,誰也不知道她一直帶病堅持工作。不想在今年年初,李婭婭突然胃出血,由桐城市人民醫院轉送至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療,也直到此時,才有少數人知道她病了。經醫院診斷,她患的是腎衰竭。醫院決定暫時用腹膜透析來維持她的生命,每天3次,每次半小時左右。在此期間她仍堅持每天上班,利用早中晚去做透析。自腹膜透析以來,李婭婭身體的免疫力開始逐漸變差,易患感冒,每月住院一次。直到今年9月,每天的透析增加到了4次,她才不得不暫時放下工作。即便如此,她還是一如繼往地在病床上管理維護著親手建立的麻山村黨員交流學習群,向村民介紹為什么要加入中國共產黨,黨員如何交黨費,怎樣注冊先鋒網等。李婭婭說:“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盼著病好后能繼續工作。”
也許這個堅強的女孩子實在扛不住了。11月19日,李婭婭通過“水滴籌”平臺發布了求助信息,很多人才知道她默默承受了太多。李婭婭的家庭條件并不好。她曾有一個幸福的家,父親是一名轉業軍人,在大關鎮國土資源分局工作。在李婭婭初二時,父親突發腦溢血去世了,并留下了10多萬元的債務。此后,她便和母親姐姐三人相依為命,母親一直收入微薄,直到去年年底,才還清了家里債務。就在一家想緩口氣時,李婭婭又病了,需要近30萬元的醫藥費和治療費。母親和姐姐只能東拼西湊、四處借債。前段時間,李婭婭和母親配型成功,醫院通知她可以進行腎臟移植手術了,這讓她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希望。可剛有一線希望,現實又給她潑了一盆冷水——移植手術費用和后期抗排斥治療還需要40至60萬元。
這時她想起曾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有大病患者在“水滴籌”平臺上發起大病籌款,解決了沒錢治療的燃眉之急,于是她也在“水滴籌”平臺發起了籌款。
幸運的是,她的同事們看到后,紛紛捐款轉發并留言鼓勵她。陌生人也加入了進來,5元、10元、20元……一個個頭像在平臺上亮起,人們帶著祝福為李婭婭一點一滴注入自己的暖意。
桐城市委組織部獲悉后,主動向上級組織部門匯報,安徽省委組織部、安慶市委組織部專門上門看望并慰問。桐城市各級干部職工也紛紛解囊,多名領導趕往李婭婭的家中,為她送去組織上的關懷,并通過朋友圈、電話等形式號召社會各界踴躍捐款,桐城市招商局組織桐城外地商會募捐10萬元。“匯小愛,成大愛”,你一點、我一滴,善款數字不停地更新著,最終“水滴籌”平臺共籌得近40萬元。眾人的愛心,讓這個不幸的家庭再次燃起希望,讓這個曾在扶貧工作一線的女大學生村官,有了繼續服務人民的機會。李婭婭終于看到了希望。12月15日,她進行了腎臟移植手術。目前,手術很成功。
“廣袤的農村雖然沒有城市繁榮,但這里最貼近人民群眾,最接地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像個種子一樣繼續扎根基層,提升自己,磨練自己,把有限的精力放到為民辦事中去,在前進的道路上留下屬于自己的足跡。”這是李婭婭年度述職報告中的一段話,我們堅信,她定能再次重新回到熱愛的工作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