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能報銷,養牛有貸款,就連小賣鋪也幫俺打造成了愛心超市,俺們兩口子能過上這樣的生活,多虧了丁書記的幫忙。”一說起本村的扶貧工作隊長丁智,安徽省五河縣城關鎮中心社區村民潘孫文就贊不絕口。
丁智是安徽省蚌埠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的工作人員,也是全市第七批選派幫扶干部。2017年,他接受組織選派,來到五河縣城關鎮中心社區居委會擔任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長。三年來,他把社區當作自己家,把村民當作親人,與大伙交流多、扶貧的辦法多、為民辦的實事多,成為困難群眾口中的“三多”隊長。
中心社區居委會位于縣城東部,擁有耕地3000余畝,人口近3000人,經濟以傳統糧食作物和蔬菜種植為主,雖位于縣城周邊,但基建仍有短板,拖累經濟發展,貧困群眾以五保戶或因病致貧居多,脫貧動力不足。
“部分生產路沒有鋪水泥,村里溝渠淤積嚴重,村中學下水道長期不通,群眾文化生活匱乏,多數貧困戶信心不足。”通過一番摸底調查后,丁智發現了村里的問題,同時也找到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鼓勵貧困戶發展產業。
打定主意,說干就干。丁書記一方面向對口單位和上級政府尋求資金支持,一方面主動參與工程建設、活動組織等各項工作,促使各種項目規劃盡早從“紙上”到“地上”,讓全村群眾盡快受益。
第二年開始,村里逐漸變得熱鬧起來。幾臺大型機械駛進了村子,一起進來的還有一支不到百人的施工隊伍,他們修路、清淤、疏通管道、清理垃圾,不到幾個月的工夫,村里1500米的碎石路變成了平坦的水泥路,曾經淤積不堪的垃圾溝變成了村中小溪,長期困擾孩子們的學校下水道被徹底打通。
與此同時,“三下鄉”活動也在村里活躍起來。在經開區的支持下,健康義診、圖書捐贈、文化表演活動此起彼伏,受到了村民的普遍歡迎。“每隔一段時間,村里就辦一些相關活動,不但讓村民增長了見識、得了實惠,而且豐富了業余文化生活,俺們老百姓舉雙手支持。”一位村民說。
村里的變化日新月異,脫貧攻堅戰同樣如火如荼。為了鼓勵貧困戶增強信心,丁智不但根據實際為他們規劃產業,而且上門講解幫扶政策,讓眾多貧困戶解除后顧之憂,吃下發展產業的“定心丸”。
41歲的潘孫文是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患有皮膚癌的她為了治病,曾經傾盡畢生所有,導致一家生活一度陷入絕境。后來,得益于健康扶貧政策,夫婦倆最終擺脫了持續貧困,但僅靠種地和開小店為生,仍然難以走出困境。于是,丁智主動上門為其分析致貧原因,鼓勵他們通過養牛自力更生,走上持續增收、穩定脫貧之路。
“買牛有貸款、產業有獎補、賣牛有渠道,賺錢歸自個兒,這樣的好事哪找去?”潘孫文說,經過幾年發展,她家的黃牛存欄數從最初的兩頭變成現在的八頭,年收入早已突破萬元。如今,她和丈夫一邊種地養牛,一邊經營著愛心超市,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其樂融融。
群眾脫了貧,集體也不能窮。為了增強村集體經濟,丁智在去年爭取到幫扶單位資金40萬元,在村部后面的一塊空地建設了一座大型鋼構倉庫,“新建成的倉庫占地400多平方米,爭取下個月對外招租,屆時,我們村至少又能增加2萬-3萬元收入。”
“為民服務是我們的宗旨,有機會能為村里做貢獻、為鄉親們辦實事,我不僅心里樂意,更是求之不得。”談及在基層服務的感受,有11年黨齡的丁智對記者說,作為扶貧工作隊長,他會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帶領全村群眾一起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