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融水苗族自治縣圍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總目標,著眼儲備和鍛造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基層力量,堅持把農村干部隊伍建設作為著力點,內外兼修,多方發力,讓想干事的有能力、會干事的有平臺、敢干事的有底氣、干成事的有位置,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隊伍保障。
抓素質培養,讓想干事的“有能力”。突出問題導向,制定《融水苗族自治縣農村黨員大培訓工作方案》,把素質培養作為干部增強本領的重要渠道,有針對分層次培訓。突出政治訓練,依托“苗山講堂”、紅色教育基地、“全域旅游”發展等主體培訓班等載體,對全縣600名駐村幫扶干部、1690名村(社區)“兩委”干部進行全覆蓋培訓。2019年以來先后舉辦專題培訓30多期,開辦“苗山講堂”講堂4期,累計培訓5000多人次。突出“他山之石”,選派661人次到發達地區、改革開放前沿如華中農業大學參加各類脫貧攻堅業務專題培訓班,讓干部“走出去”取經,汲取新理念、學習新知識、增強新本領。突出分級分類施策,結合各村(社區)需要,采取繼續教育、內部輪崗、網絡學習等有效形式,持續提升農村干部專業能力、專業素養,為干事創業強本領增能力。
抓實踐一線,讓會干事的“有平臺”。把脫貧攻堅、疫情防控、發展改革等實踐一線作為村干部大展拳腳的重要戰場,為村干部展示才華、建功立業搭建平臺。聚焦疫情防控一線,208個村(社區)和1568個自然屯的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員盡銳出動,走村入戶積極入戶開展信息核對、政策宣傳、體溫檢查等有關工作,發放宣傳手冊10萬余份;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引導提升防范意識、大局意識,主動取消婚宴、坡會等活動。聚焦脫貧攻堅一線,優化駐村工作隊員安排的精準度,從縣級選派35名駐村干部到25個脫貧任務難度較大村支持工作隊工作,解決群眾“難纏事”“老大難”和“煩心事”1300多件。聚焦發展改革一線,針對疫情防控期間復工復產難問題,1690名村“兩委”干部聯合40支200多名科技人員參與春耕指導服務隊,走村進寨動員組織群眾備耕和外出務工,為群眾訂購大量杉木苗、雞苗、鴨苗及豬仔等,搶抓春耕復工復產工作,讓村干部在實踐一線真刀真槍磨礪。
抓正向激勵,讓敢干事的“有底氣”。把正向激勵作為村干部迎難而上的重要舉措,持續推進“三進三訪三察”常態化, 著力解決村干部動力不足不想為、擔當不足不敢為等問題。新冠疫情爆發之后,及時印發《關于進一步發揮組織優勢全力服務保障“兩手都要抓、兩戰都要贏”的通知》,激發村干部勇于擔當、沖鋒在前。制定《融水苗族自治縣扶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資金支持措施和扶持資金管理使用辦法》健全機制保障,2020年,全縣完成117個貧困村的項目審批工作及經費下撥;新增落實91個非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員專項工作經費,每村1萬元。同時,爭取縣級追加26.05萬元差異化補充工作分隊經費;增加49.05萬元對部分駐村工作食宿場所改擴建。出臺融水縣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對敢闖敢干、實績突出的村干部進行提拔重用,為在改革創新工作中出現失誤的村干部撐腰鼓勁實行容錯,讓敢闖敢干的村干部“有底氣”。
抓實績選用,讓干成事的“有位置”。按照“在扶貧一線錘煉、考驗、重用干部”及“厚愛和嚴管相結合”的原則,把憑實績用村干部作為選拔任用的重要標準,使重實干、重實績、重實效的用人導向深入人心。制定下發《融水苗族自治縣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隊員平時考核工作方案》,及時掌握村干部現實表現,大膽選拔任用。對在中心工作、重點工作和急難險重任務中實績突出、成績顯著的116名駐村的工作隊員(含第一書記)予以提拔重用、晉升,占選派總人數15.76%。不定期地采取走訪調研、日常檢查、談心談話等形式掌握村干部實績,2019年以來,先后對112名因工作不勝任、因健康原因不能正常履職、家庭有特殊困難等情形確需輪換的村干部進行調整。2020年,完成對7個掛牌作戰村16名突擊隊干部選派,配合完成柳州市“決戰脫貧?結對同行”結對幫扶行動突擊隊及扶貧副書記43人的選派及服務管理工作。建立“實績檔案”,實行“一人一檔”管理,對2265多名村干部履行崗位職責、完成工作任務、參與急難險重工作情況及時記錄在案,并結合干部的經歷、專業、性格和個人意愿,及時予以提拔使用,真正讓有為者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