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走進貴州黃平縣紅龍村,看到紅龍村的百香果基地田間地頭熱火朝天,老百姓手拿鋤頭正在田間忙著補種百香果和給百香果施肥,幾輛拉著肥料的農用三輪在停放在機耕道。基地管理員鐘洪舉說:“現在修通了產業路,上萬斤肥料和果苗來回幾趟就全都拉到地里,村民不用背和抬,極大的減輕了村民的勞動強度和提高了生產效率。”
紅龍村百香果種植基地
村民在補種百香果并施肥
紅龍村圍繞產業“八要素”,通過農村“三變”改革模式引進企業入駐,不斷加大土地流轉力度,讓農民自愿將閑置的土地流轉出來,全力打造有特色、有亮點的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加快“一村一品”的步伐,采取“黨建+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將1100多畝土地流轉給且蘭黃平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山水農業有限公司種植百香果和茭白,拓寬群眾的增收渠道。
百香果基地套種食用菌黑木耳
村民在百香果基地采收食用菌黑木耳
紅龍村流轉土地給山水農業公司種植的茭白
村委會主任楊再祥(左一)和脫貧攻堅工作隊長楊元海查看茭白長勢
“現在流轉村民土地1畝是900元,這個對我們百姓來說只有利沒有弊,百香果種植、除草、采收給村民的務工費是80元/天,一些上了60-70歲年紀的“勞動力”無法外出打工,在流轉土地的同時,他們還可以在家門口打工,實現雙收益。今年,在百香果基地里還可以套種黑木耳,剛好遇到個這種雙收益的事情,我們肯定不能錯過。”紅龍村委會主任楊再祥說。
紅龍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楊元海說:“2019年,全村已經流轉了628畝的土地種植百香果,今年又流轉了500畝土地種植茭白,土地收益年收成可以達到100多萬元。”山水農業公司技術員陳根海說:“目前,基地支付村民務工工資達23萬元,如果今年茭白收成和效益好的話,我們明年想在紅龍附近的幾個村進行推廣。”
村民將土地流轉出來,不僅能提高土地的價值,還能實現在家門口打工的愿望,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對村民來說是雙贏的好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