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記,您在人民大會堂的發言,咱全村人都看了。”今年6月,隋耀達在北京參加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表彰大會后,回到村里就被村民們圍住,你一言我一語地訴說著內心的激動。
隋耀達是海南省婦聯組織聯絡部副部長、轉業軍人,被組織上安排到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加茂鎮共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五年來,他扎根基層,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為黎族、苗族群眾蹚出了一條致富路,全村51戶貧困戶185人全部脫貧。
圖為隋耀達(穿迷彩服者)在田間地頭與村民一起勞動。陳元才攝
將“醉漢”扶成了致富能人
共村是個被大山環抱的小村莊,有177戶居民,其中三分之一是貧困戶。“住的土坯房、村道草茫茫、飲水沒保障、田地少打糧”是該村曾經的寫照。
到共村的第一天,隋耀達在村里走訪,看到幾個村民圍在屋檐下賭錢,便過去制止。突然,一個醉漢沖上來揪住他的衣領,惡狠狠地對他說“少管閑事”。一旁的村干部急了,大喊一聲“阿團,住手!這是新來的第一書記!”對方才松開了手。幾天走訪下來,隋耀達發現村里的工作比想象的還難,一些貧困戶沒事就喜歡湊一塊兒喝酒賭錢,卻不肯干活掙錢,說到脫貧致富,大家都搖頭嘆氣“沒門路”。
治窮先治愚,扶貧先扶志。隋耀達先從阿團的思想工作做起。一天晚上,隋耀達和村干部拎著熟食來到阿團家,邊吃邊聊。隋耀達發現阿團腦瓜挺靈活,建議他做點小生意,幫助他申請了小額扶貧貸款,順利在村里開了個檳榔收購點,又幫他申請了危房改造,年底蓋起了新房,還為他的孩子申請了教育補貼。阿團家的日子越過越滋潤,阿團本人不但成了致富能人,還成長為村里的后備干部。阿團的變化,讓村民們懂得好日子等不來、求不來,必須靠自己闖出一條路。
抵押自家房產貸款建羊場
在共村,隋耀達有個“羊書記”的稱號。要說這個稱號的來歷,還得從他帶領村民養羊說起。
共村歷來有散養黑山羊的傳統,隋耀達想發展規模養殖,很多村民因沒有圈養經驗,擔心養不好。于是,隋耀達花了半年時間,自費開車跑遍全省10多家羊場調研,還自掏腰包分5批帶著黨員干部和貧困戶100多人到外地觀摩黑山羊產業,將貧困戶的心氣兒鼓了起來。
“別人能干,我們也能干!”2016年,在省婦聯的支持下,共村成立了巾幗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起了1200平米的羊舍,全村6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加入合作社。
羊場初建時,為了照顧羊群,隋耀達干脆住進了羊場。早產的小羊羔要人工喂養,他就把羊羔抱到自己的房間,用奶瓶喂奶,經常忙到凌晨兩三點。合作社剛起步,缺少發展資金,他就反復做妻子的工作,用自己的工資做擔保和自家房產做抵押為貧困戶貸款……經過3年多的努力,羊場規模由當初的100多只發展到700多只,產值近60萬元,貧困戶家家分紅,戶戶增收。
經過努力,共村因地制宜發展起“一種一養一錦一網”項目,即種植紅毛丹、圈養黑山羊、編織黎錦工藝品、建設光伏發電站。如今,村里100多畝紅毛丹長勢喜人;40多名婦女組成的黎錦編織合作社初具規模;利用羊場屋頂建設的500千瓦光伏發電站,今年10月份將并網發電。
“村里賭錢的沒了,干活的多了,等靠要的沒了,懶漢變勤勞了,村子發展得越來越好。”隋耀達高興地說,他這個“第一書記”越當越有勁。
圖為隋耀達(右一)在養羊場屋頂查看光伏發電情況
駐村時脖子掛了個“小炸彈”
2014年7月,省里選派干部駐村扶貧,隋耀達主動報名。可當時他的身體并不適合下鄉,因為剛被查出頸動脈瘤,醫生說這相當于脖子上掛了一個小炸彈,不能過度勞累。但作為一名老兵,隋耀達深知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有人沖鋒陷陣,毅然報了名。
駐村期間,隋耀達始終不忘軍人本色。2014年12月,隋耀達在駕車途中,偶遇一起交通事故。面對熊熊燃燒隨時可能爆炸的汽車,隋耀達挺身而出,排除險情,救助傷者。直到2015年2月,被救的一名婦女委托保亭縣婦聯將錦旗轉送給隋耀達時,這件事才被大家知曉。隋耀達獲得“見義勇為”榮譽稱號及2萬元獎金。獎金他轉手全額捐給了村里,用于安裝太陽能路燈。
“以前沒有路燈,到了晚上黑燈瞎火。”村民黃春鑾說,“有了路燈,晚上老人們可出門散步,孩子們可出門玩耍,感覺日子和城里人差不多了。”
從2014年至今,隋耀達累計捐款達10萬多元。捐款來源除獎金外,還有他的工資。中秋節,他購買月餅送給村民;開學前,他購買文具書包送給村里的小孩;逢年過節,困難戶都會收到他送來的米、油和生活費;村里建文化室、辦養殖場他也主動捐錢。
圖為隋耀達和家人
妻子辭掉工作到村當幫工
駐村5年,隋耀達與村民建立起深厚的情誼。因為放不下黑山羊、舍不得共村村民,第一個任期期滿,隋耀達選擇了留任;第二個任期結束后,他依然選擇留任;如今,已經是隋耀達的第三個任期。現在,隋耀達的手機成了村里的熱線電話,他的私家車也變成了村里的公交車、救護車和拉貨車,3年跑了近20萬公里。村民們開口閉口地就夸隋耀達是個好書記。可隋耀達認為,自己只是做了點分內事,應該的。
連續三屆留任,隋耀達無愧于村民,可對自己的妻女,卻心懷愧疚。
2014年,隋耀達駐村時,他的女兒出生才200天。第一個任期結束時,隋耀達內心真想回海口。但羊場剛投產,寄托全村希望的扶貧產業剛起步,他放心不下。最終在和妻子商量后,他向組織遞交了留任申請。
有段時間羊場缺人手,隋耀達還動員妻子辭掉私企的工作,帶著兩歲半的女兒從海口搬到共村住了9個多月。妻子每天給羊場的工人做飯,再幫著干點雜工,女兒在附近上幼兒園,全家人成了名副其實的“編外”村民。因為牽掛村里的老人,隋耀達全家連續5年春節都在共村和加茂鎮敬老院度過。現在,隋耀達的女兒知道,爸爸老不回家,是因為這里還有很多人需要他。
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表彰大會結束后,5歲的女兒見到隋耀達,拿起獎牌便往脖上套。那一刻,隋耀達聽到女兒說,爸爸,好棒!一側首,看見了妻子眼中的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