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灌南縣委牢固樹立“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檢驗黨建看脫貧”的理念,扎實推進基層黨建“堡壘工程”,大力推動人才向基層流動、資金向基層投入、政策向基層傾斜,以黨建匯聚強大合力,努力打造脫貧攻堅的紅色引擎,推動脫貧攻堅取得扎實成效。
一、堅持“系統規劃”,建設忠心為民的紅色隊伍。堅持“一好雙強”選人標準,注重從致富能手、創業能人、本土大學生、機關事業單位骨干等群體中,選任村黨組織書記、選派第一書記、聘任“名譽村書記主任”,建優農村干部隊伍。實行駐村第一書記紀實管理制度,明確后方單位必須為村里落實1-2個產業項目,推動經濟薄弱村轉化升級。堅持把村社黨組織書記、駐村第一書記培訓納入干部培訓總體規劃,通過集中輪訓、專項培訓等方式,提升帶富能力。實行強村帶弱村雙向交流機制,推動強村書記到弱村兼職指導,弱村書記到強村掛職鍛煉,實現村書記能力整體提升。
二、堅持“政治引領”,建設貼心惠民的紅色陣地。按“建在百姓中間、堅持實用至上、分類分步推進”原則,明確“六個統一、五個規范”,投入資金近4000萬,對89個基礎薄弱的村社黨群服務中心實施新改擴建工程,對全縣所有238個村社黨群服務中心實施規范化建設,實現村社黨建陣地全縣達標、全面規范。大力推進黨建文化館、黨建墻繪、黨建Logo進村部,建設開放式黨建長廊、黨建廣場和榮譽展示區,著力打造“標識鮮明、氛圍濃厚、功能完備”的精品示范村25個。深入推進“十五分鐘為民服務圈”建設,推動衛生室、健身廣場、村民公園等公共資源向服務中心集聚,推動郵政、電信、保險等終端入駐,開展主題活動160多場,黨建文化活力得到有效激發。
三、堅持“智力支撐”,建設帶動富民的紅色引擎。緊扣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要求,深入推進11個鎮鄉村振興人才黨支部建設,依托人才黨支部能人黨員,開展“1+1”聯系產業基地、“1+10”聯系優秀人才“雙聯”活動,輻射鄉土人才實訓基地、特色產業實境課堂示范點等人才集中地33個,常態化聯系各類人才2500多人,全縣成立農村經濟組織59個,發展創業項目92個。實施“村企共建”項目,組織新安鎮大戶村、田樓鎮佑興村等15個扶持集體經濟項目村以資金入股萬年達現代化農業有限公司等本地龍頭企業經營項目,通過獲取分紅的形式有效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緊扣村級集體經濟“18萬+”計劃落實,大力培育支部領富、書記帶富、黨員致富特色產業,全縣共打造稻漁混養、優質葡萄等書記富民項目36個、黨員帶富示范基地59個、能人返鄉創業示范點2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