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農村公共空間治理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對提升農村宜居環境、增加村集體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去年3月份開始,東海縣駝峰鄉麥南村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總目標,抓實縣委縣政府、鄉黨委政府關于公共空間治理要求,并與村莊環境整治、增加農村集體收入、農田水利建設、道路整治相結合……僅僅一年多時間,麥南這個昔日名不見經傳的的后進村變成了多次受到市、縣、鄉表彰獎勵的“后勁”村。
黨建引領:人居環境換新顏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公共空間治理工作啟動后,很多人開始不愿讓出本該是公家的地。麥南村廣泛宣傳公共空間治理的好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實行“干部帶著黨員干,黨員帶著群眾干”,黨員干部帶頭拆除自家菜園、廁所等有礙觀瞻和超宅基占地,讓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大部分村民開始主動清理被自己侵占的公共空間。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在公共空間治理過程中,麥南村突出規劃先行,邀請上級有關部門結合本村實際,重點突出美麗村莊建設,對村莊道路、排水設施、廁所、村莊綠化等進行高標準規劃。自公共空間治理工作開展以來,全村公共清理整頓違建2240平米,清理巷道27道,鋪設下水管道2.3公里,清理河道890米、池塘580平米,盤出115畝的公共空間,新建了農村文化書屋、村民活動廣場,對村內河堤、橋梁等進行整修建設,建成了污水處理站一座、公共廁所一座。村民周云山說:“現在村莊環境真是大變樣,村里的面貌一天比一天好。”
內涵建設:美麗家園增氣質
在實現人居環境改善的同時,麥南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目標,不僅回應村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還提升村莊品位,更能讓優美的環境變成載體,使鄉村在美起來的同時,村民的精氣神提升起來。
在推進公共空間治理工作的同時,麥南村還精心打造原本老舊、空白的墻面,融入文化藝術元素,把這些墻面變成涵蓄優良村風的載體,擦亮了村莊顏值,提升了村莊氣質。“我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脫貧攻堅、掃黑除惡、道德文化、村規民約等內容通過墻體繪畫等形式展現在村民面前,這不僅是一道道亮麗風景線,墻繪形象生動、通俗易懂內容會吸引村民駐足觀賞,能寓教于樂,利于促進村風、民風進一步改善。”麥南村黨支部書記倪威介紹,村莊現在繪畫面積近1000平方米,打造了傳統文化主題鄉道一條,打造二十四節氣農耕文化主題墻一道,“把更多麥南村的元素融入到墻體繪畫里,讓這些繪畫成為美麗麥南的‘解說員’。”
美起來的麥南村,村民越來越追求精致的生活。傍晚時分,在活動廣場內,村民們有的在跳廣場舞,有的在健身器材上鍛煉身體,有的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聊著家長里短……
“以前村里扯皮打架、喝酒賭博的常見,現在一到晚上,大家都聚在小廣場上,跳舞的跳舞,鍛煉的鍛煉,精氣神都不一樣了。”村民王芳高興地說:“在這樣的環境下鄉親們住得舒心。”
產業發展:村莊振興添動力
麥南村集體經濟為零,群眾想致富,既產業,也沒門路。如何帶領村民蹚出一條鄉村振興之路?麥南村干部們在清理出的耕地和產業發展上做起了文章。
“這些資產的收益都用于公共事業,是全村老百姓共同享有的,任何人不得占用、挪用,我們也希望通過明確公共資源產權,推動農村公共空間形態重構,使農村閑置低效的資產得到盤活利用,讓‘沉睡’的生產要素動起來、活起來、聚起來。”麥南村黨支部書記倪威介紹,村莊計劃將公共空間治理清理出來的耕地進行統一發包,增加村集體收入。
發展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麥南村靠近鄉道,距離縣城近,有著發展休閑農業和高效農業的資源優勢。村“兩委”成員多次外出學習考察項目,并邀請農業專家教授現場指導村民葡萄種植、火龍果種植,使村民收益大增。“產業發展了,群眾的收入增加了,村民們奔小康的信心更強了。”倪威表示,下一步,村里將加大種植業結構調整,穩步培養壯大家庭農場式的精品葡萄、火龍果采摘園,為村莊產業興旺打下基礎,讓麥南盡快步入鄉村振興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