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中國大櫻桃之鄉”盛譽的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厲莊鎮謝湖村,憑著數千畝大櫻桃,強了集體,富了村民,火了鄉村!
村黨總支書記謝修振是連云港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這位部隊退伍的漢子,30年如一日扎根農村,帶領村民發展櫻桃產業和鄉村旅游,在窮山溝里走出一條振興之路。
謝修振(左)在櫻桃園與澳大利亞專家探討大櫻桃田間管理
起步階段一波三折
謝湖村是厲莊鎮最北部的一個村,是典型的丘陵地區。曾經引進適合崗嶺地貌生長的山楂樹,但因山楂市場供大于求,收益不高。
“考慮到我們村位于北緯35度的海州灣畔,早晚溫差大,具備種植櫻桃的條件,村兩委一合計決定種櫻桃。”謝修振說,恰好趕上“國家星火計劃”在贛榆區選點,謝湖村與周邊幾個村搭乘政策東風,發展起櫻桃產業。
果農把櫻桃苗栽種在最肥沃的土地上,像養孩子一樣小心伺候這些“致富果”。櫻桃樹的生產周期長,從種植到掛果大約需要6年,由于遲遲看不到收益,周邊村的果農在第三四年就砍掉了不少櫻桃樹,而謝修振所帶領的謝湖村不為所動,耐著性子等待櫻桃樹長大掛果。
轉眼到了第七年,眼看著櫻桃樹開花燦爛、長勢喜人,可就是不坐果。看著這些“中看不中用”的櫻桃樹,謝修振心急如焚,驅車山東煙臺將果樹專家請到了謝湖村。
專家一眼看出了問題所在,因地制宜指導用水、捉蟲,傳授大田管理知識。有了專家的“護航”,謝湖村櫻桃產量上來了,可銷路問題又讓果農們犯了難。
謝修振聯合媒體打造櫻桃采摘節,依靠鄉村旅游帶動櫻桃產業的發展。2005年,謝湖村櫻桃產業園被國家批準為農業旅游示范區,2012年獲得農業部授予的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大櫻桃成為謝湖村乃至厲莊鎮種植發展的主導產業。
黨員帶頭形成規模
謝湖村櫻桃產業雖然起步早,但最初并沒有得到老百姓的普遍認可。直到2010年才開始大規模種植。
老百姓不認可,黨員干部帶頭干!謝湖村給全體黨員干部下指標、提要求,每家每戶至少種植5畝櫻桃樹。老百姓一看,黨員干部都種櫻桃了,那說明真的有好處,漸漸打消了疑慮。
“干部圍著產業轉,老百姓跟著產業走” ,為了激勵鄉親們管好櫻桃樹,謝修振與村民定下了“五年之約”,先提供免費的櫻桃苗,五年之后根據效益決定是否收取種苗費,“管好了,就不收;管不好,一分不能少。”
每年櫻桃采摘節,謝湖村還會評選“櫻桃王”。謝修振請來公證人員和櫻桃專家,根據櫻桃的品相、口感,評選出當年的“櫻桃王”。村里會重點營銷“櫻桃王”家的櫻桃,謝修振說:“我們在人流量大的場所放置了易拉寶,微信掃碼后立馬出現‘櫻桃王’相關信息,大家根據定位就能直接找到。”
如今,謝湖村大櫻桃產業園有8000畝,連續舉辦12屆櫻桃節采摘活動,每年吸引游客40萬余人次。201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6萬元,其中大櫻桃貢獻占93%,老百姓實實在在嘗到了櫻桃的甜頭。
產業扶貧精準發力
大櫻桃產業壯大了,謝湖村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可村里的幾家貧困戶牽動著謝修振的心。
“貧困戶若種植小苗子櫻桃,五六年都見不到錢。”謝修振想出了一個辦法,由村里出錢給貧困戶購買三四年的大苗,“今年栽第二年就能見果收回成本,第三年就能富了。”
謝修庭一家就是這樣富起來的。謝修庭和父親都患有哮喘病,沒有穩定的收入。在村黨組織的幫助下,他家種了5畝櫻桃大苗,今年已經是第6年了,每年收入達到五六萬。
謝修振還組織黨員種植戶帶頭成立“櫻桃種植技術協會”,以現身說法幫傳、經驗交流幫扶、黨群結對幫帶形式,給貧困戶脫貧上一把“安全鎖”。同時,謝湖村每年還邀請專家前來指導產業發展,用最科學的方法為貧困戶 “保駕護航”。
“對貧困戶而言,一個棚子第一年可以解決家庭債務,第二年解決住房問題,第三年解決孩子的上學問題。”連云港利翔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曄說。如今,“家有三畝櫻桃園,出國旅游不差錢。種下五畝櫻桃樹,馬上換成小別墅”在謝湖村已成真實寫照。
戰疫催生新興業態
“南有陽山水蜜桃,北有厲莊大櫻桃。直播間的小伙伴們進入‘郵樂食堂’小程序,就能購買到我們酸甜可口的大櫻桃啦!”今年5月底,謝修振與兩位主播在櫻桃園開啟直播,為“謝湖”牌大櫻桃帶貨。“書記+網紅”的直播帶貨模式,1小時就吸引了4000人次在線互動,線上銷售櫻桃546斤。
受疫情影響,往年供不應求的大櫻桃也面臨銷售難。為此,謝修振將往年的采摘節改成采摘季,在啟動儀式當天邀請100名網紅進櫻桃園。在直播帶貨的加持下,今年“謝湖”大櫻桃不僅沒受疫情影響,還比往年提前了15天賣完。
為了讓下一代不再“面朝黃土背朝天”,謝修振積極對接互聯網技術,讓手機成為新農具。最近他忙著重新裝修村委會大樓,打造創客空間電商產業園,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村發展。
未來,謝湖村將以新業態引領三產融合,以新模式助力富民增收。謝修振表示,下一步將做好種苗組培、規模擴張、精深加工、電子商務和鄉村旅游,拓寬老百姓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