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固鎮縣縣道011劉集鎮溝拐村小王莊段的路邊,醒目的豎立著一塊草莓采摘園的牌子,順水泥路往北不多遠,一片占地11畝的草莓種植園里,一排排白色的塑料大棚在陽光的照耀下十分耀眼。走進大棚,生長旺盛的草莓一行行排列整齊,鮮紅的草莓和白色的小花點綴成趣,賞心悅目。
這家草莓大棚的主人叫王賢志,幾年前還是村里的貧困戶。一個病人拖垮一個家,幾年前王賢志的妻子李梅因病住院,多方搶救保住了生命,卻轉化成種度尿毒癥,每周需要三次透析。不幸的是他的兒子王磊磊也患有慢性腎炎,家里還有80高齡的母親,三個年幼的孫子孫女,沉重的家庭負擔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家里成了村里典型的因病致貧戶。
病魔無情人有情,固鎮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選派的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劉偉平來到該村扶貧,了解情況后把王賢志家做為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重點幫扶。根據他家的具體情況,結合溝拐村地處縣城周邊,縣道011穿村而過的交通優勢,劉偉平為他量身定制了發展草莓種植的脫貧方案,為他爭取創業扶貧資金,產業項目獎補,很快建起了草莓大棚。同時幫李梅申請了低保和社會扶貧幫扶,享受“351”和“180”健康扶貧政策,辦理了家庭簽約醫生,上門服務,又安排王磊磊從事村里的公益崗位就業,解決了實際問題。
草莓園建成之初,王賢志不懂技術,劉偉平幫助他參加草莓種植技術培訓,從網上幫助他找資料,下視頻,很快王賢志掌握了草莓種植技術,經過三年的辛勤耕耘,現在王賢志擴大了規模,流轉十多畝土地,建了6個草莓大棚,同時套種甜瓜,今年收入8萬多元,徹底脫貧摘了帽。
飲水思源,脫貧后的王賢志沒有忘記父老鄉親、黨和政府,草莓采摘季從村里貧困戶中吸納老力打理草莓園,增加了他們的收入。疫情期間,王賢志主動到村卡點值班,并捐贈不愛心物資。
小小草莓圓了王賢志的脫貧致富夢,甜了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