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琉璃鄉西部的“十三五”省級貧困村尚莊村,轄12個村小組,農戶449戶,人口1890人,黨員32人,共有貧困戶23戶51人,現已脫貧20戶45人。金溪縣運管所黨支部副書記皮凱旋自進駐尚莊村以來,為了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奔向小康生活,常年如一日,吃住在村,不辭辛苦,認真履責,積極落實脫貧政策,始終堅持立足本崗工作,主動作為,做到真扶貧,扶真貧,帶領連心小分隊全力聚焦“兩不愁、三保障”主要目標,把辛勤汗水灑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把真情實意融入貧困戶的心中。
聚民心,密切聯系群眾
“我們工作隊來村是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的,不是來享福的。”在幫扶工作中,皮凱旋時常告誡身邊年輕的工作隊員,要用愛心對待群眾。自己也時刻把群眾的事,記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行動中。當聽聞來家村小組殘疾貧困戶徐泉翔家燈泡不亮后,因其家母親年邁,父親又長年坐輪椅,本人又是肢殘二級,皮書記聞訊后立馬趕往他家,找梯子爬上去為他更換燈泡,并把燈炮擦亮。在一次走訪時,皮書記發現徐泉翔手揮鋤頭兩腳擺晃在田地鋤草松土,他又帶領連心小分隊立馬上前干了起來,一旁的徐泉翔滿臉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在與其聊天中得知平時徐泉翔愛網上購物,不過取快遞都是騎電動殘疾專用車,取快遞要行駛一個小時才能到達快遞點領。皮書記得知后,告訴他,“您這樣騎電動殘疾車路上不安全,下次如果有快遞的話直接打電話給我,我直接幫您取。”簡單的話語中透露著皮書記對貧困戶的關心與愛護。
建檔立卡貧困戶汪文明,2018年脫貧。常年舉家租房在撫州帶兩個小孩讀書,近期想在汪家店村小組做房子,遺憾沒有危房改造補助了,上面的政策是已脫貧的沒有危房改造補助,年初村委以低保戶名義為他申請危房改造指標,也被住建部門打下來了,理由是汪家店舊房經鑒定不屬于危房。通過去年的中央專項巡視的共性問題整改,全面確保“兩不愁三保障”落到實處,在排查中發現,汪文明以前舊房子是其父親近三十年前買別人的,四十平方米的顯然不夠住。皮書記積極作為,及時向幫扶單位主要領導匯報,通過各方協調,為汪文明爭取到了危房改造相關補助。年底,在縣運管所所長花建平的積極倡議下,縣各運輸企業及單位干部職工紛紛捐資,為尚莊村智障二級貧困戶汪文明家庭送去了特殊的建房助資,同時,并致以新春祝福和問候。當汪文明領到危改補助后,激動地說:“感謝共產黨,黨的政策真好!”
改作風,夯實扶貧根基
初到尚莊村入戶走訪時,為了草草了事,總是拍了照留痕而去貧困戶家中走訪,拍完照立馬就走,這是一種被動的工作方式,如果僅為了拍照留底備查而走訪上戶,更是一種畸形的工作方法。附近老百姓看了,會斷章取義地認為這是典型的扶貧工作形式主義走過場。自此,皮書記主動改進,真真實實地向貧困戶宣傳政策,與其走訪交談、為其解決實際困難,堅決改正為了拍照備查而走訪上戶的被動思想,確保了各項扶貧落到實處。
從門外問詢,到屋內問暖,從站立兩手插袋,到坐下促膝交談,這是改變工作作風最好的進程。皮書記說,“只有跟貧困戶走近了,兩心的距離也就近了。”
凝眾力,牢筑扶貧成果
針對以往幫扶更多的是送錢送物,治標不治本,低收入農戶容易返貧的狀況,為此,瞄準致貧根源,注重從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入手增加農民收入,從根本上解決農民收入不高問題。一方面,強化與村養殖大戶聯系,想方設法為群眾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讓群眾“離土不離鄉”在家門口就地就近就業,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摸清半勞動力數量,鼓勵引導他們養殖家禽及種植各類蔬菜,連心小分隊發揮各自優勢,聯系商販,統一銷售,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把農產品得以銷售,從而鼓勵貧困人員通過自身勞動創造更多勞動價值。
同時,村委與連心小分隊一班人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只有通過產業扶貧帶動,充分發揮引擎作用,全面帶動半勞力及弱勞力脫貧增收,尚莊村是傳統農業鄉村,一直以傳統水稻種植為主,農民收入不高、經濟效益低下。近年來經過科學合理規劃、反復論證,充分發揮環境及地理區位優勢,把加快土地規模流轉、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有力抓手,大力發展生姜、金溪香柚、中草藥種植等特色產業,并成立生姜種植基地及金溪縣尚莊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今年,預計村集體經濟收入將達到10萬元以上。
皮書記說,“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攻堅拔寨、決戰決勝的關鍵時刻,連心小分隊已卯足干勁,不斷增強扶貧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想在2020年全部脫貧摘帽,我們必須以背水一戰、以決戰決勝的勇氣和勇往直前的斗志,堅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