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村”人告別爬“天梯”的日子。 阿克鳩射攝
5月13日,村民某色拉博在新房陽臺。 尹 鋼 王 云攝
通往阿土列爾村的懸崖鋼梯。 新華社發
搬家下山后,村民某色達體親吻小孫子。 四川日報記者 尹 鋼 王 云攝
某色拉博在“懸崖村”的土房。 四川日報記者 尹 鋼 王 云攝
5月13日,“懸崖村”——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迎來“大喜日子”。這一天,高山區31戶貧困老鄉走下2556級鋼梯,搬入縣城集中安置點的新家。下鋼梯,上樓梯,居住條件實現歷史性改變。
該村最高海拔2000多米,村子兩側皆是懸崖峭壁——“懸崖村”由此得名。多年來,高山區3個村民小組的村民,只能沿著用藤蔓做成的梯子進出,危險境況廣受外界關注。
2016年,各級政府投資數百萬元為當地架起一道2556級的鋼梯。藤梯雖然變成鋼梯,但進出村一趟仍要兩三個小時。為徹底改變村民居住生活條件,經過反復評估,昭覺縣將“懸崖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列入易地扶貧搬遷范圍。
為什么現在搬 搬的是哪些人
——訪涼山州副州長、昭覺縣委書記子克拉格
5月13日,繼住在山腳下的26戶貧困戶搬遷至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新家后,“懸崖村”高山區的31戶貧困老鄉也走下鋼梯,搬進新家。至14日,“懸崖村”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將全部搬至縣城安置點,其余77戶村民則留在村里。
相較周邊山村,“懸崖村”土地肥沃、產出更優,過去走的是就地脫貧的路子。為何現在要搬?搬走的人和沒搬走的人,生產生活怎么辦?記者就此專訪了涼山州副州長、昭覺縣委書記子克拉格。
記者:現在為何要搬遷?
子克拉格:“懸崖村”此次搬遷的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搬不搬,既和當地整體發展有關,也和脫貧工作要求有關。在基礎條件落后的“懸崖村”,相比就地脫貧要搞交通、通信、電力等建設,易地搬遷的成本要小得多。前幾年,我們考慮結合當地資源搞旅游產業。“懸崖村”有高山、峽谷、河流、樹林,開發出來是非常漂亮的。
但是,旅游產業具有很長周期性,不可能短期內見效益,貧困老百姓等不起也拖不起。于是,我們選擇折中路徑:讓建檔立卡貧困戶搬出來,其他村民繼續留在村里搞旅游。
記者:“懸崖村”搬遷,意味著全縣脫貧進入什么階段?
子克拉格:“懸崖村”搬遷難度大,屬全縣最后一批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啃下這塊“硬骨頭”,從一個側面表明,全縣脫貧攻堅工作進入最后沖刺階段。
一直以來,我們嚴格按照脫貧攻堅工作要求,重點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前各項工作都已進入最后收尾階段,在規定期限內完成住房建設任務沒有問題。
同時,著眼長遠發展,我們還會整合資源,將住房建設和城鎮化建設、鄉村旅游、區劃調整、教育均衡結合起來。
記者:如何讓搬進新居的群眾盡快適應新環境,并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子克拉格:剛搬進城,生活不適應是難免的。針對進城群眾,我們主要是技能培訓、勞務輸出,外出務工有獎補,這也是當前貧困戶增收的主要途徑之一。貧困戶在老家的土地,他們隨時可以去管理經營,也可以將其流轉給別人經營,或入股合作社統一經營,也能得一份收入。
記者:“懸崖村”還有部分村民沒有搬遷,如何保障后續發展?
子克拉格:相對搬遷村民,這部分村民總體致富能力更強。隨著貧困戶搬離,大量土地將騰出來,通過流轉,村里人均實際可使用土地面積增加。他們可以搞更大規模的種植、養殖。
另一個增收機遇,就是發展旅游業,我們將搬遷后的房屋收回,按照旅游規劃重新打造,或拆除、或改建、或新建。目前,已有企業計劃投資“懸崖村”,搞旅游項目開發。今年,“懸崖村”就將開工建設一條通向山頂的索道。
(據《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