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內江市中區全安鎮洪壩村堅持黨建引領,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幫扶單位內江師范學院在高校服務地方經濟方面的教育、科研優勢,探索“校地合作”模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從“駐村幫扶”到“產業帶動”,打通產業扶貧末梢
通過脫貧攻堅“搭橋”,產業發展“唱戲”,內江師范學院結合洪壩村實際情況,不斷探索建立產業扶貧體系,實現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轉變。在“駐村幫扶”中,充分發揮高校在服務地方經濟方面的優勢,不斷強化“硬件”建設,通過資金、設備、人員等方式,改善村委會辦公條件,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和服務能力;積極完善“軟件”支撐,組織大學生常態化到村開展關愛留守兒童、“三下鄉”、綠化美化生活環境等活動,推動移風易俗,涵養生態文明,洪壩村于2018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省級四好村”。2018年,內江師范學院資助建設了3000瓦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實現村集體經濟“零的突破”。2019年,結合推進中央省級財政扶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探索“校地合作”模式,因地制宜發展大棚蔬菜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從“人才下鄉”到“產品進校”,連通產業發展鏈條
通過“校地合作”模式,充分調動高??蒲腥藛T、村集體合作社以及村民廣泛參與的積極性。在洪壩村大棚蔬菜集體經濟項目中,高校主要負責項目的建設,生產技術、日常生產管理等方面指導,打捆使用高校科研投入經費,產出的農產品以市場價格直供學院食堂,建立起“自研+自產+自購”為一體的產供銷體系,實現“高??蒲修D化、村集體增實力、村民增收益”的共贏局面,極大規避了市場風險。項目于2020年3月基本建成,目前已投入生產并實現初步效益,建成后所有資產歸洪壩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所有,高校不參與項目任何收入分紅,預計2020年可實現集體經濟收入8萬余元,到2021年實現收入20萬元以上。
從“單向幫扶”到“合作共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為進一步擴大項目帶動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效應,深化探索“高校+村集體合作社+農民”模式,從“單向幫扶”逐步到“合作共贏”轉變。既:內江師范學院負責從育苗、種植、管理等方面技術指導和產品收購;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負責投資、日常生產監管等環節;農戶從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領取蔬菜幼苗、按照內江師范學院技術人員科學指導進行種植、合作社統一收購,合作社、農戶按7:3的比例分配。通過利益聯結機制,不斷提高農戶的種植技術和勞動生產率,極大調動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和閑置土地的利用率,推動實現“高校、村集體、農戶”三方合作共贏。同時,按照“五股”分配模式,設置管理股25%,用于補貼管理人員,充分激發黨員干部參與集體經濟積極性,激活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