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青年群體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8月14日以來,山東管理學院魯志調研團以“鄉村振興調研和電商扶貧助農”為主題,在金鄉縣興隆鎮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調研開始前,團隊與興隆鎮黨委副書記曹圣方等有關人員舉行座談會,進行了充分溝通交流。座談會上,興隆鎮團委書記楊帥指出,“受疫情影響,西陳村黑木耳和寨里集村甜玉米滯銷,急需提出實際解決方法及建議”。
了解情況后,調研團制定了農產品“線上+線下”的宣傳、銷售方案。首先,團隊通過實地取景,制作與農產品相關的趣味短視頻,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對扶貧產品的流量扶持,提高產品曝光率,增加市場知名度,拓寬線上銷售渠道;其次,依托團隊中的“快手大V”隊員,通過現場直播等情景化方式,向粉絲們介紹黑木耳的生長環境、營養價值,增強消費者信任度,最終提高銷售量。
“這是我第二次到興隆鎮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沒想到會遇到農產品滯銷難題,”魯志調研團負責人張釗源誠懇的說。從2019年6月,山東管理學院工商學院在興隆鎮打造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到今年繼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魯志調研團已經與興隆鎮結下了一年多的緣分,張釗源也從原來的團隊成員成長為團隊的負責人。張釗源表示,“我們臨時調整了原先的農村調研方案,著眼于農產品滯銷的現實難題,動員團隊成員參與直播,幫助廣大村民解決燃眉之急”。
“僅僅一份口播腳本,從初稿到終稿差不多得修改了七八遍,中間需要反復推敲推銷的細節,要注意措辭的嚴謹性,還要考慮受眾的聽覺和視覺感受,往往到直播開始前才能定稿”,團隊成員紛紛感嘆道。一場完整的直播活動,首先需要選定產品,并對產品特色有深入了解,同時,還要解決產品上架、物流運輸、網絡速度等諸多問題。在團隊成員的努力下,開設“齊魯志向農產品小店”,短視頻瀏覽量超過5萬,直播點贊量達到1萬,促進了黑木耳等產品的銷售。
“他們從看別人直播到自己開直播,實屬不易”,興隆鎮黨委副書記曹圣方稱贊道,“依托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開展電商助農活動,既增加了大學生的基層實踐經驗,又推動鎮域經濟社會發展,達到‘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良好效果”。
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就是新時代青年的使命擔當。從電商扶貧到直播助農,山東管理學院魯志調研團一直在服務“三農”發展的時代征程上努力奮斗,接下來將繼續為推進鄉村新舊動能轉換、打贏脫貧攻堅戰、助推村集體經濟持續增收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