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南小建被招商銀行銀川分行選派至沙坡頭區興仁鎮川裕村駐村扶貧。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南小建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標準,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強化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認真履行職責,將脫貧攻堅工作落實落細。
抓好黨建,補齊短板
南小建把工作的發力點和著力點放在了村黨支部作用的鞏固提升上。村黨支部的工作在年底考核時必須晉位升級、必須在脫貧攻堅一線發揮指揮部作用、成為脫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這是他給自己下達的目標任務。結合黨員冬訓和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工作,他下大力氣組織村“兩委”班子人員查找問題,建立整改清單、制定整改措施、限定時間進度、明確責任分工,集中開展整頓,著力補齊黨建工作短板,營造黨員干部“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氛圍。不懈的堅持努力,成效顯著,2019年川裕村黨支部由“零”升為二星級。
駐村書記認真組織落實“三會一課”制度
謀好規劃,增收致富
南小建帶領駐村工作隊逐戶核實建檔立卡戶種植、養殖情況,及時落實國家扶貧資金。為發展好枸杞種植,他上下奔波,邀請科技指導員、“三區”人才上門授課,指導枸杞種植。村上120畝土地因一直沒有改良無法耕種,看著大片土地被閑置他陷入沉思,國家的土地資源是有限的,讓有限的土地資源利用起來是利國利民的實事。通過調研謀劃,改良土壤平整耕地的想法得到了“娘家單位”招商銀行銀川分行黨委的支持。說干就干,幫扶資金到位后,他組織力量對120畝土地進行了改良平整,并組織村上3個養殖合作社種植青貯。后期的發展規劃中,他計劃將這120畝平整改良的耕地流轉給川裕村枸杞種植合作社,發展有機枸杞種植,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組織枸杞栽培技術培訓
扶貧濟困,為民辦事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南小建竭盡全力讓“扶貧+扶智+扶志”同向發力,與駐村隊員齊心協力開展幫扶工作。他積極聯系招商銀行銀川分行開展“捐資助學、情系川裕”捐贈活動,向川裕村考上大學的18名學生家庭發放助學金,資助他們完成學業;向溫寨柯小學206名學生發放帽子、圍巾、手套,文具,“溫暖包”溫暖了孩子們的心。南小建從組織領導、創建活動、文化建設、新風培育、村容村貌、幸福指數6個方面發力,組織完善村規民約,開展移風易俗、文化體育、環境衛生整治等工作,注重改進幫扶方式,培育貧困群眾主體意識,注重營造健康文明新風,不斷激發貧困群眾立足自身實現脫貧的信心決心。2019年,經過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的不懈努力,川裕村獲得了沙坡頭區“文明村”稱號。
溫寨柯小學學生收到“溫暖包”
把脈開放,精準施策
今年年初,他和村“兩委”攜手防疫,共抗疫情。隨著疫情逐漸向好,沙坡頭區脫貧攻堅“百日行動”戰打響,他主動參與、積極工作,第一時間加入“興仁鎮脫貧攻堅百日行動指揮部”,全面領導推動川裕村脫貧攻堅“百日行動”各項工作。村里的15戶未脫貧戶、3戶邊緣戶、3戶監測戶是他特別關注的對象。在走訪中,他發現村民馬正成因車禍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家中生計只能靠妻子田彥花勞作維持,他積極為馬正成一家申報成“邊緣戶”,實施“一戶一策”,為他們把脈開方,給予政策兜底,幫助他們提高種植業產能,擴大養殖量穩定家庭收入。建檔立卡戶馬濤家有一個殘疾孩子,主動為孩子完成各種殘疾鑒定申報手續,他親自驅車送孩子去鑒定。
腳下沾有多少泥,心中便有多少光。兩年多來,南小建認真履行第一書記工作職責,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帶領駐村工作組和川裕村“兩委”密切配合,找“窮根”、開“良方”、出“實招”,全力沖刺脫貧攻堅“最后一公里”,真正駐在了群眾心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