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區建設鎮虹橋村是2021年第十屆中國花博會舉辦地的門戶村,如今每逢節假日,村里就停滿車輛,餐飲、住宿趨于飽和,一房難求已成崇明民宿新常態。據了解,在花博會的東風下,崇明全區民宿數量由2019年底的375家,發展到如今的1030家,以超過上海市注冊民宿總量90%的絕對優勢,成為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厚積薄發的縮影。
崇明區擁有上海最高的森林覆蓋率、最潔凈的河流空氣、最好的生態環境,崇明民宿能雨后春筍般地生長,既是好風景催生的新經濟,也是崇明區多年來黨建引領民宿產業發展的結果。崇明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崇明區委就開始統籌謀劃全區民宿產業發展,出臺了《“崇明農家”管理辦法》,全面解決和暢通了民宿辦證通道。2017年,為促進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崇明探索試行星級民宿評定管理辦法,鼓勵支持利用宅基地房屋建設星級民宿,推動農家樂全面升級,提升了崇明民宿整體品質和服務水準。2020年,崇明出臺《關于促進花博會住宿及餐飲設施建設扶持辦法》,借助花博會契機,加大民宿扶持獎勵,鼓勵民宿集群化、品質化發展。清晰的發展脈絡,一步一個腳印。
2021年,為迎接花博盛會,一場轟轟烈烈的村莊清潔行動在全區深入開展,治“五棚”、清垃圾、美庭院,專項行動猶如給崇明來了一個“桑拿浴”,著力解決了一批突出的“臟亂差”問題,村容村貌明顯提升,長效機制有效落實,村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為更好服務民宿產業發展,今年,崇明區還成立民宿產業黨建聯盟,推動全流程“鄉村民宿一件事”工作和民宿集群村建設,用改革手段破解民宿辦證難、配套服務弱等產業發展難題。
說起崇明民宿產業蓬勃的發展勢頭,虹橋村民宿集群的核心人物“顧伯伯”——顧洪斌直呼沒有想到。2012年初,顧洪斌回到家鄉虹橋村開辦了第一家民宿,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單打獨斗和艱難創業,在村黨組織引領下,“顧伯伯”民宿群所在的虹橋村第三村民小組,民宿經營率逐步提高至94.8%。村小組30戶村民、37棟房子先后加入“顧伯伯”團隊,共有客房192間、床位307張、餐位530個。
為發揮好規模效益,避免同質化,在村黨組織的支持下,顧洪斌牽頭成立了“顧伯伯”農家旅游經濟合作社,構建“基層黨組織+致富帶頭人+合作社+農戶”的機制,通過統一品牌、統一分工、統一營銷、統一管理、統一結算的方法,對民宿群經營模式進行優化,既發揮了成員間的互補作用,又實現了民宿集群化發展的規模效益。“今年,依托生態環境優勢,崇明計劃建成一批高品質的民宿集群村,加快推動好生態催生好經濟。”崇明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崇明民宿的火熱,帶動了當地特色農產品銷售。港沿鎮港沿村沈阿姨是專門從事崇明糕、崇明圓子、崇明酒釀制作的個體戶,幾十年來,憑著一份手藝,日子過得雖然穩定但也不算太富裕。這幾年,隨著村里民宿增加,到她家里來訂貨的游客越來越多。村黨總支書記蔡紅娣主動上門服務,沈阿姨順應形勢,給崇明糕增加了包裝,并注冊了“沈阿姨”商標,一改往日產品“披頭散發”“無名無姓”的樣子。
“原來我的客戶主要是家里操辦喜事的本地人,而現在主要是民宿游客,每天出貨量都超50份,高峰時破百份,真沒想到生意會這么好!”沈阿姨說。一業興、百業旺,隨著崇明民宿產業的火爆,一條深入鄉村、帶動村民的“吃、住、游、購”鄉村發展產業鏈也日漸清晰壯大。
“今年是崇明生態島建設的第21個年頭。21年來,崇明以生態立島,推進世界級生態島建設,是上海完整保留鄉村面貌的唯一地區。”崇明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每個人都有一個田園夢,對于住慣了高樓大廈的城市居民,鄉村具有極大的天然吸引力,生態宜居成了崇明發展民宿的最強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