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盛夏時節,我踏上了前往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靖宇鎮靖安村的旅程,擔任村書記助理,開始了為期兩年的到村任職生涯。這500多個日夜,我在鄉村振興的最前線,將廣袤的基層視為最寶貴的課堂,壯筋骨、強本領。
盧彥伯(左)入戶走訪。(靖宇縣委組織部供圖)
初抵靖安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充滿田園風光的畫卷。豆棚瓜架錯落有致,門前犬吠此起彼伏,遠山下的麥浪翻滾,滿載著豐收的喜悅。這鄉村的獨特魅力,讓我這個初來乍到的人瞬間沉醉其中。帶著滿腔的好奇與熱愛,我漸漸成為了這個小村莊的忠實粉絲,心中那顆奮斗的種子也悄然生根發芽。
然而現實很快向我澆來“冷水”,大家對我能否融入鄉村多少帶著些質疑。“城里孩子能在這窮鄉僻壤待多久?還不是來混日子的,等時間一到就拍拍屁股走人。”這樣的話語時常傳入我的耳中,初來的迷茫與落差讓我倍感壓力。
然而,幸運的是,在組織的關懷與幫助下,在其他到村任職選調生伙伴的陪伴與鼓勵下,我逐漸調整了自己的心態,理清了工作思路。我開始走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了解村情民意。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我熟悉了村里的每一戶人家、每一條道路、每一畝田地。
村里的工作瑣碎而繁重,但我也深刻體會到了民生工作的重要性。無論是給張家爺爺的補貼材料,還是針對李家叔叔的幫扶政策;無論是王家奶奶的喝水問題,還是周家阿姨孩子的勸學問題……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對于村民們來說卻是關乎家庭和生活的大事。
到靖安村的第一年,我在調研中發現,制約靖安村發展的最大瓶頸就是缺乏產業支撐,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為了打破這一困境,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我與村“兩委”、駐村干部多次商議,并廣泛征求村民及鎮機關干部的意見和建議。
鑒于靖安村之前曾有過中草藥養殖產業的經驗,我在認真思考后提出了建立中藥文化園的想法。我將這一想法形成方案向村書記匯報后,得到了認可和支持。隨后,我又向包保單位國藥集團進行了匯報,并得到了他們的響應和大力支持。國藥集團在調研后,決定捐贈資金幫扶靖安村開展岐黃中藥文化園建設項目。如今,項目已經順利投入使用。看著文化園內郁郁蔥蔥的中草藥和絡繹不絕的游客,我深感欣慰和自豪。同時,我也開始著手規劃文化園的二期工程建設項目,計劃對中草藥制備車間廠房進行改造裝修,進一步提升靖安村的致富潛力。
實干是成功的基石,奮斗是青春的底色。沒有哪個地方是天生就美麗繁華的,即便是那些繁華的都市也是幾代人、無數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助力鄉村振興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增強主人翁意識,親手去壘磚砌瓦、夯土鋪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親眼見證鄉村的蛻變和繁榮,才能深刻體會到選調生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盧彥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