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富水鎮以黨建為引領,以民生為重點,以項目為載體,以產業為支撐,建立“三個三”模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建立“三項機制”引鳳入巢。建立重大項目黨委班子成員包抓機制,實施“一個項目、一套方案、一名黨員科級領導、一個專項工作小組、一抓到底”的“五個一工作機制”,發揮黨員干部沖鋒扶貧工作一線先鋒模范作用,營造黨員干部支持脫貧項目、發展脫貧產業、保障脫貧成效的工作氛圍。建立跟蹤服務機制,對有投資意向的企業,指定一位黨員副科級領導全程跟蹤服務,及時解決實際問題,營造“親商、重商、富商”的營商環境。建立環境保障機制,通過落實村干部坐班、“五項制度”和“五項舉措”等具體措施,治理“浮躁、虛假、懶惰、扯皮”等不良風氣,營造良好的投資軟環境。全鎮引進省級龍頭2家,市級龍頭企業3家,一般企業38家。
搭建“三個平臺”促進產業發展。搭建教育培訓平臺。圍繞基層黨組織、企業經營主體、村集體經濟組織等特點,搭建產業基地黨小組“流動課堂”,農、畜、林等專業技術服務團隊“技能課堂”、村委會農民夜?!肮潭ㄕn堂”等3個平臺,提高群眾的理論素質和實踐技術,拓寬就業途徑。搭建產業平臺,確定“山上茶、山下果、園中菌”發展思路,積極爭取配套政策和資金,制定出臺脫貧產業發展扶持辦法,為“茶、果、菌”三大主導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搭建產業助脫貧平臺,在鎮村成立勞務服務站,積極對接用工企業,外輸勞動力資源。做好服務保障,主動與行業部門對接,積極為帶貧企業爭取產業發展資金支持。全鎮年開展各類培訓5000余人次,轉移勞動力4500余人,發展種植茶葉2.3萬畝,獼猴桃1.1萬畝,食用菌800余萬袋。
實施“三大工程”改善人居環境。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對村級黨組織辦公場進行“瘦身”提質,對群眾文化休閑公共場所所進行改造提升,加大各村水電路網訊等建設力度,改造村部6個,建設村級文化廣場7座,新建村級標準化衛生室9個,修建水泥(瀝青)路154公里,修復河堤10.7公里,建設飲水工程11處,改造電網121公里。實施民居改造工程,改善人居環境。實施危房改造370戶,易地搬遷420戶,改廁2200座,改圈1500個,硬化入戶路120余公里。實施扶志扶智工程,強化“愛心超市”管理,大力開展“評講兌做”、“四扶五風六化”等精神文化扶貧活動,不斷提升群眾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