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情就是命令,災情考驗擔當。浙江省杭州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聞令而動,打響防汛救災的人民戰爭。
建起市縣鄉村四級聯動“抗洪鏈”。市委常委全員下沉掛包聯系的縣(市、區)指導防汛,縣(市、區)領導包鄉鎮,鄉鎮(街道)干部包村組,村組干部包戶到人,10余萬名黨員干部到村到崗、守土擔責,建立健全了定人、定崗、定時、定責“四定”巡查機制,桐廬縣600余名村組網格長24小時輪值,與1.2萬余名搶險黨員干部一起,成功轉移群眾2.7萬余名。建德市組織部門選派560名機關黨員干部奔赴壓力最大的防汛點,萬余名黨員干部投身防汛抗洪一線,確保走村不漏戶、戶戶見干部,開展網格化排查,轉移群眾6900余人。
撐起群眾生命財產“保護傘”。杭州各級黨組織迅速在防汛一線組建“臨時黨支部”“黨員志愿服務隊”“黨員應急突擊隊”,闖險境、戰大水,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淳安縣2600余支黨員巡邏隊、萬余名黨員奔走一線轉移人員、營救被困群眾。宋村鄉鏡洪村黨支部書記張三木領著村干部,半夜趟著膝蓋深的水搜尋被困村民,入戶營救老人孩子,成功解救12人。在桐廬縣桐君街道,一個村莊被淹,水位最深處達4米,街道黨工委組建黨員沖鋒隊,三進“水上村”,將所有村民安全轉移。
沖在守衛家園“第一線”。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黨員干部的身影。余杭區徑山鎮求是村的排澇機埠閘門出現嚴重漏水,村“兩委”立即召集黨員突擊搶險,70多歲的老黨員沈勝煜也主動趕到現場,和其他黨員干部一起戰斗至凌晨2點。臨安區1.5萬名黨員干部奮戰一線,化解堤防坍塌、山塘漫頂等險情8處,清理道路塌方、泥石流1.2萬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