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的時節,從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出發,沿327省道一路向西南方向行車39公里,拐過一個彎,就能看見一幅夢幻般的畫卷:白云就在山邊飄著,青山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愈發蒼翠,從半山腰一直向下是一棟棟排列整齊的小樓,從屋頂到外墻,甚至連籬笆都是彩色的,色彩斑斕,充滿了藝術氣息。
這就是壺關縣石坡鄉南平頭塢村,它曾經是“兩山夾一溝”窮山村的典型,現在卻脫胎換骨,成了遠近聞名的省級美麗鄉村、省級文明村。村民們都說,“這都要感謝我們郭書記!”
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郭志強,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獲得者,就是他帶領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用了三招,讓大家在這個漂亮的村子里,過上了讓人羨慕的好日子。
俯瞰南平頭塢村
第一招:
強基固壘,干部隊伍硬起來
南平頭塢村地處偏遠,山大溝深,石多土少,全村耕地僅357.6畝,全村有399戶1174口人,戶均耕地不足1畝,資源貧乏,交通閉塞,群眾收入渠道少,建檔立卡貧困戶多達226戶626人。外村人這樣形容南平頭塢村:“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姑娘嫁南頭,相公走西口”……
南平頭塢村擺脫貧困、改頭換臉的第一步,始于強基固壘。
郭志強1979年從部隊轉業回村,1992年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現在是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作為當家人,他把建好黨支部作為首要任務,上任以來,村里有經營頭腦、有致富本領、有奉獻精神、有民主作風、有群眾基礎的人才,他都想方設法吸納到村兩委班子中。并以支部建設為抓手,完善“三會一課”制度,強化學習教育,規范村務管理,每年還組織全村黨員干部接受紅色教育,到集體經濟發展好的村莊考察學習。圍繞村里路不好、水不通、燈不亮、房不安、街不凈等事關村民切身利益的問題,帶領黨員干部一項一項地解決。
如今全村大街小巷、田間小道全部打通、硬化,徹底結束了村民外出交通不便、肩背人扛的歷史。村里多方籌措資金,在主村規劃建設移民安置小區,讓貧困戶搬出山窩窩,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樓房。除此之外,村里還接通了自來水,安裝了照明燈,建設了養老院,完善了衛生室,規劃了垃圾點,擴建了村小學。
基礎設施完善了,村民的腰桿子直起來了,臉上的笑容也多了。最關鍵的是形成了黨員干部帶頭、干群同心奔富路的好局面。
第二招:
產業打底,村民腰包鼓起來
脫貧攻堅,缺了產業支撐不行。郭志強反復對村兩委成員強調,“沒有產業,脫貧致富就是一句空話。”
郭志強打小家窮,沒念過多少書,可他腦子活、想法多、干勁足。為讓大伙多掙錢、早脫貧,他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承包工程找活干,優先吸納村里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打工掙錢;村里野生連翹資源豐富,他流轉1000多畝山地集中種植連翹,籌集資金建起了連翹茶加工廠,提升產品的附加值;縣里大搞旅游開發,借助太行山大峽谷旅游專線穿村而過的區位優勢,他帶領村民在村邊修建大型停車場,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促進村民增收。
與此同時,他還組織創辦潞洲“飛蕾”手工繡品公司,大力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刺繡技藝,讓婦女們農閑時有事做、有錢賺,這個“金點子”不但讓全村50名婦女在家門口就業,還帶動了周邊十幾個村200余戶貧困戶增收。目前,公司申報的“長治潞繡”商標,已被列入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名錄。
在郭志強的帶動下,南平頭塢村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2016年,該村集體經濟達到20多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4000多元,一舉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
郭志強(右)在農家樂示范指導鋪床
第三招:
扮靚村莊,鄉村旅游火起來
南平頭塢村是太行山大峽谷景區周邊最開闊的村子,不但有四季分明的秀麗景色,還有旅游專線穿村而過的優勢。如何因勢利導將生態優勢和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郭志強和村兩委多次研究,決定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他邀請山西大學專家教授規劃設計,把村里的房子外墻涂上色彩,打造特色明顯的“彩色村莊”。
好好的房子涂得五顏六色,一開始村民心里都在打鼓,擔心不倫不類讓人笑話。郭志強見大家猶豫,二話不說,先把自家房子涂成彩色,見書記親自上陣,大家都不再觀望,跟著忙活起來。村里73歲的張金龍老人說:“說到底,還是大家愿意跟著志強干。他這個人靠得住,他說的話管用。”
全村一起行動為村莊涂上色彩,最后的成果令人贊嘆。在通往太行山大峽谷風景區的路上,游客都為南平頭塢村這個與油畫一般美麗的鄉村所吸引,村子很快成了“網紅打卡村”,多次被央視報道。
村莊靚了,發展有底氣了,郭志強和村兩委班子在鄉村旅游上大做文章,引領村民們開辦了36家農家樂,帶動30余戶90多人實現穩定增收;建成了杜則溝康養園、小吃一條街,新建了四座觀景亭以及文化大院和民俗大院;他還爭取到大峽谷“飛機游”直升機停機坪落戶村中,游客人數日益增多,村民收入不斷增加。
“省級美麗鄉村”“省級文明村”等眾多榮譽牌匾,如今擺滿了郭志強的辦公室。對此,郭志強說:“咱們村能有今天的成績,關鍵是黨員干部團結,鄉親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