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底鄉(xiāng)黨委、政府綜合施策,持續(xù)發(fā)力,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成果為依托,以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為契機,以壯大集體經濟為支點,打造黨建引領鄉(xiāng)村振興示范點。通過強化資金扶持、盤活集體資產、惠農政策指導、培育農村實用專業(yè)人才,加速農業(yè)結構調整步伐,打造韓村“一村一品”尖椒種植,實現集體“三資”保本增值,推動黨建成果向村集體經濟高效轉化。目前,韓村以“公司+農戶+合作社”的模式,通過土地入股、土地流轉等方式,流轉122戶1100余畝土地,發(fā)展千畝尖椒集中種植。
盛夏時節(jié),碧云層疊,微風拂面。走進山西省襄垣縣北底鄉(xiāng)韓村千畝尖椒種植基地,一股清香撲面而來。離尖椒地不遠處,建設中的辣椒烘干廠和晾曬場正在進行地面硬化,等到9月底尖椒成熟就可投入使用。“好日子就快盼來了。”村民楊春生看著長勢喜人的辣椒,心里樂開了花:“等到辣椒賣出去,就能拿到分紅了。”
楊春生說的分紅,是入股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分紅。楊春生家有13畝地,除了部分用來種自家常吃的農作物外,剩余的11畝地全部入股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用來發(fā)展尖椒種植。“以前村里沒有像樣的產業(yè),我們就是種點玉米,年輕人大部分外出打工了,大家的收入有限。”楊春生說:“現在村里有了自己的產業(yè),老百姓就多了一個掙錢的‘靠山’”。
正如楊春生所言,韓村老百姓的靠山,正是如今風生水起的村集體經濟。今年以來,北底鄉(xiāng)黨委、政府綜合施策,持續(xù)發(fā)力,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成果為依托,以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為契機,以壯大集體經濟為支點,打造黨建引領鄉(xiāng)村振興示范點。通過強化資金扶持、盤活集體資產、惠農政策指導、培育農村實用專業(yè)人才,加速農業(yè)結構調整步伐,打造韓村“一村一品”尖椒種植,實現集體“三資”保本增值,推動黨建成果向村集體經濟高效轉化。目前,韓村以“公司+農戶+合作社”的模式,通過土地入股、土地流轉等方式,流轉122戶1100余畝土地,發(fā)展千畝尖椒集中種植。以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為主體,負責千畝辣椒種植的前期資金籌措、種植管護、收購銷售以及晾曬場、烘干廠建設;與晉三紅公司簽訂合作辣椒種植協議,企業(yè)負責育苗、種植技術的指導及成品尖椒的收購;與周邊農機合作社簽訂協議,通過參與入股形式,實現插秧、鋪膜、收割、無人機追肥灑藥等機械化作業(yè),積極向現代化農業(yè)靠攏,實現了集體經濟“從零到一”的突破。
“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運營,村民到年底分紅。”韓村黨支部書記楊旭峰說,“為了確保村民收益,不論辣椒收成如何,入股村民均能得到每畝至少500元的‘保底’分紅,另外再根據當年的銷售情況,獲得二次分紅。今年是第一年種植,預計總收入可達到420萬元,畝均凈收入1500元,入股土地每畝收入可達800元,社員人均增收近200元,村集體收入可達45萬元。”
除了入股土地的分紅,韓村的村民還通過在合作社工作掙工資。4月初,楊春生在村里的辣椒基地工作了兩個月。“我在合作社開插秧機,每天能掙200元。家里的孩子今年也沒出去打工,在自己村打工就挺好。”楊春生說,“這不村里的辣椒烘干廠要建成了,到時候我也去找份工作。這樣一來,分紅加工資,一年掙1萬多元沒問題。”
眼下,合作社在做優(yōu)做強尖椒種植基礎上,積極對接山西農大(省農科院)引進其他名優(yōu)特新農產品發(fā)展生產,增加產品附加值。同時,與山西晉三紅公司進行戰(zhàn)略合作,打通省、市、縣不同渠道,并對接海外市場銷路。“未來,我們還將因地制宜發(fā)展生豬養(yǎng)殖、肉牛養(yǎng)殖等產業(yè),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真正讓全體村民享受到村集體經濟帶來的福利,助力群眾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