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祥(右)到村民家中走訪
7月的新疆和田地區瓜果飄香。從市區出發前往和田縣巴格其鎮恰勒瓦西村15公里的路程中,穿過一條“千里葡萄長廊”,就從繁華都市到了美麗村莊。
遠近聞名的“千年古核桃樹王”扎根村頭,道路兩邊的核桃樹上果實壓枝頭。自治區司法廳駐該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恰勒瓦西村第一書記李家祥手握幾顆青核桃對筆者說:“嘗嘗我們村的青皮核桃,這可是村民們致富的‘金果子’。”
李家祥這個“核桃書記”的稱號就來自村里的“金果子”。去年9月,李家祥來到恰勒瓦西村后,通過入戶走訪很快掌握了村里的基本情況。“我的目標就是帶領村民奔小康。深耕傳統產業,在核桃加工上做文章,是我和村兩委商定的可行路徑。”李家祥說。
2019年10月,李家祥引來的投資商投入12萬余元對村里原有的核桃王農民合作社進行升級改造,同年11月在國家商標總局注冊“新闐恰果”品牌,含義為“新疆和田恰勒瓦西村的干果”。今年1月22日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3月25日投入生產。
恰勒瓦西村核桃王農民合作社距離村委會600米,從裝修、進設備、招工、收核桃、加工等每一個環節,李家祥都全程參與。合作社采取“村委會+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模式,主要進行核桃仁、紅棗、葡萄干等貯藏、分揀、加工 、包裝和銷售。目前,合作社與30戶農戶簽訂了勞動合同,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戶8人,邊緣戶2戶2人 ,每人每月收入可達1500元至2000元,實現了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邊緣戶的“雙覆蓋、雙保險”。
村民買買提阿布拉·肉孜買買提和妻子都患有慢性病,無法外出工作。今年3月,買買提阿布拉通過招聘加入合作社,每個月能拿到2000元,既能增收又能照顧家里。他家還有3畝核桃,從施肥到剪枝都精心管理,“等到秋天豐收了,合作社直接來收,不用愁賣不出去了。”買買提阿布拉高興地說。
在銷售環節,李家祥采取“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開拓市場。村民阿不力孜·斯迪克是一名電商,他說:“產品一上架,就有很多人下單了,許多網友留言說,我們的干果味道好品質優。”在開拓本地市場的同時,工作隊還努力在烏魯木齊市50多家商超進行鋪貨,并與中鐵集團下屬的和田綠色臻品商貿公司簽訂“委托銷售協議”。
“我們抓住國家電商扶貧的時機,已經將‘新闐恰果’品牌納入國家消費扶貧產品目錄。”李家祥介紹,截至目前,核桃王農民合作社已銷售核桃、紅棗共計50余噸,預計為恰勒瓦西村集體創收15萬元。
如今,恰勒瓦西村核桃王農民合作社生產的“新闐恰果”,品牌越來越響。村民艾比·麥麥提拉是核桃合作社經營戶之一,他說:“‘新闐恰果’帶火了村里的核桃和紅棗等產品,今后要在提高產品質量上繼續下功夫,用高品質吸引更多消費者。”
抬頭見果、低頭掙錢。在“核桃書記”李家祥和村“兩委”的帶領下,現在的恰勒瓦西村人人有活干,家家有美麗庭院,村民們正在小康路上努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