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夜里10時許,仙居縣城的一間會議室里,對征地安置的討論還在繼續(xù)。53歲的張新建起身喝水時,不小心被桌角磕碰了一下腰,臉上瞬間露出痛苦的表情——就在4天前,他在為鄉(xiāng)親們異地安置問題奔走時不慎扭傷了腰,在床上躺了3天3夜……病情稍有好轉(zhuǎn),他又來推進此事。
張新建是臺州市機關(guān)事務(wù)局副調(diào)研員,也是臺州市委組織部選派到仙居縣溪港鄉(xiāng)金竹溪村的農(nóng)村工作指導員兼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大家都習慣稱他“老張書記”。2011年至今,他連續(xù)3次被當?shù)卮迕癜醇t指印、寫請愿書深情挽留。這個落后村莊也在他的帶領(lǐng)下逐步蛻變成遠近聞名的美麗鄉(xiāng)村。
從仙居縣城出發(fā),開車近1個小時,當路邊出現(xiàn)一片白墻黛瓦、猶如世外桃源的小村落時,就到金竹溪村了。村口160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正在裝修,遠道而來的游客三三兩兩在廊橋上看風景、拍美照。
“你都無法想象村里原來什么樣!”村干部呂寬炤感慨地說,7年前,村里到處是豬欄,垃圾遍地,大多數(shù)村民住在破敗不堪的黃泥房里,村里已有20多年沒建過新房,村集體經(jīng)濟薄弱。
張新建記得,當時由于村兩委不團結(jié),村黨支部換屆,24名黨員選不出一名支部書記。他到村里后第一次開會,參會人數(shù)還不到一半,村民不僅不買賬,還當面調(diào)侃道:“別說是市里派來的干部,就是省里派來的也沒用!”
怎么辦?在張新建看來,關(guān)鍵要帶出一個強有力的黨支部。“好班子是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中摸爬滾打帶出來的。”他干脆就住在村里,一方面,“厚著臉皮、磨破嘴皮、跑破腳皮”向上級爭取資金,另一方面,“上山頭、下田頭、到灶頭”取得村民支持。“老張是外來人,他都這么拼,咱們還有什么話說?”呂寬炤說,一個個項目干下來,黨員干部的心也越來越齊了。
駐村至今,張新建先后為村里爭取到小流域整治等項目資金2200余萬元。村里還建起190多間新房,并獲得“浙江省宜居示范村”稱號,農(nóng)家樂和民宿也火了起來。
“村支部強起來了,項目進來了,村子發(fā)展也上了軌道。可沒想到,我又有了新挑戰(zhàn)。”張新建說,今年10月,仙居縣進行行政村調(diào)整,他所在的原金竹嶺腳村和永溪村合并成新的金竹溪村。“永溪村的栗樹坑自然村村民異地安置工作要做好,這是民生工程。此外,如何讓合并后的村黨員干部同心合力,成為和合好班子,也是一個挑戰(zhàn)。”
這幾天,張新建正在籌劃合并后村班子的融合。“別看現(xiàn)在村子形式上合并了,可要真正一條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張新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