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峰黃茶、龍溪香魚、寒巖蓮子、始豐源蜜梨……走進浙江天臺縣龍溪鄉寒巖村的“寒山作坊”,一件件包裝精美的農產品“伴手禮”,成為了眾多游客念念不忘的“龍溪味道”。
這些伴手禮出自當地的“扶貧作坊”,幾位婦女正忙著包裝剛從荷花田里采摘的新鮮蓮子。即便與游客交流,手也不曾停下來。
龍溪鄉位于天臺縣西南部,全鄉無工業企業,以種植業為主,這也孕育了當地婦女能種善耕的技藝。陳麗娟就是這寒山作坊的主人。
陳麗娟是天臺縣婦聯執委、龍溪鄉婦女代表、華頂國際旅行社董事長。2018年鄉黨委政府招商引資,她“青睞”龍溪山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選址寒巖村建立研學基地,發展個性化、體驗化旅游。2019年,基地的鄉村研學游、健身養生游、鄉村生態游等“小眾旅游模式”大火,全年引進游客達10萬余人次,實現同期增長200%。
因為華頂企業的入駐,這個天臺縣西部最偏遠的鄉,瞬間“躥紅”。但游客進來了,大部分在家群眾辦民宿農家樂、賣農副產品,走上了致富路。但小部分的低收入農戶卻“錢包”沒“鼓起來”,尤其是山上農戶。
為帶領全民同心奔小康,她在鄉“寒山片區”黨建聯盟的引領下,深化與鄉黨委政府、農業產業聯合體合作,建立“扶貧作坊”,開設低收入農戶“專窗”,免費為農戶提供攤位。
“今年地里黃瓜、玉米、豇豆、西瓜,已經賣了1000多元了。以前都爛地里,送人村里人大家都有,現在有專門的人來收,價格還比市場高,全年買藥的錢不是問題了”黃水村嶺里自然村83歲的葉大伯高興的說到,他是村里的低收入農戶,前幾年因小中風腿腳不便。
同時為了促進行動不便的低收入農戶增收,她聯合鄉“志愿者服務聯盟”,利用婦女議事日、巾幗志愿者等活動,開展“上門代收”,根據自己基地、營地的需求,開展入戶收購,將山上各村農產品用于游客接待和原生態旅游產品“伴手禮”,實現集體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