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姓名:王鵬
出生年月:1981年10月13日
駐村前職務:滁州市政府辦公室副調研員
駐村職務:白廟村扶貧工作隊長、駐村第一書記
駐村時間:2018年4月24日
王鵬的父母給她起了個男孩的名字,現在說起來她還十分的介意,但說來也怪,她性格確實像男孩。比如開車,她車技非常好,鄉村小路也開得麻溜溜的,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干部都批評過她,“王書記,你慢點開”、“你這車速我一個大老爺們在后面死命追,也追不上你”。
但是,無論大家怎么說,王鵬的車速就是慢不下來,直到她遇到了“雞”,農戶家養的跑山雞。
“這雞的反應真的比狗慢。”王鵬吃著瓜跟我說,狗聽到聲音,老遠就跑開了。這雞你差不多快開到跟前了,它才知道躲。有好多次,我都被這雞嚇一跳,幾次以后車速就慢下來了。我仔細一琢磨,這雞的兩只眼睛是長在兩側的,視覺看過去和狗不一樣,難怪有個成語叫“呆若木雞”。她說得像真的是的。
這個扶貧隊長真讓人喜歡,一接觸就有親近感。記者和白廟村的老百姓有同樣的感覺。我們一路走著,很多村民都和她打招呼,在地里摘桃子的,摘下兩個用衣角擦擦就往她包里塞;摘西瓜的,一剪子下去,抱著西瓜就要朝她手里放;一到飯點就更熱鬧了,都招呼她到自家去吃飯。
為啥老百姓這么喜歡她,是因為她接地氣、沒架子,實打實地幫老百姓做實事。2018年4月,王鵬駐村以后,發現村里主干道西黃路只有3.5米寬,會車都成問題。路窄限速是小事,但是限制村里農業發展、旅游采摘是大事。
圖為王鵬(左)入戶走訪
在入戶走訪的時候,老百姓也多次向她反映,一些水果收購大戶的車不好開進村,來體驗鄉村采摘的游客也不愿意來,所以,村民們不敢大面積種植瓜果蔬菜。
要想富先修路,老話說的都是老理兒。自去年7月份開始,王鵬多次跑市跑縣,先向市發改委了解有無對口項目,再到縣發改委爭取修路資金。十幾趟跑下來,最終籌得100萬元修路資金。
今年4月,7.6公里的西黃路拓寬至4.5米,老百姓樂開了花,不僅出行更方便了,來采購西瓜、生豬等特色農產品的大貨車也跑得更歡暢了。
接下來,王鵬還計劃,要從助力鄉村旅游的角度,繼續爭取項目把這條主干道白改黑,讓這條致富路越跑越寬廣。
人物檔案
姓名:戴德軍
出生年月:1968年10月19日
駐村前職務:全椒縣民政局黨組成員
駐村職務:白廟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
駐村時間:2018年4月9日
在部隊待了15年后,戴德軍轉業回到了全椒縣機關。雖然是一名60后,但作風一點也不輸給年輕人。組織上考慮,他是民政系統選派出來的,可以給白廟村的五保戶、低保戶更好的幫扶和照顧。
圖為戴德軍(右)入戶走訪貧困戶
到村沒幾天,戴德軍就開始入戶走訪。
他包保的貧困戶中,有一個50多歲的五保戶老王,雖然精神有障礙,但沒有暴力傾向。“只要他不向你提過分要求,你都覺得他很正常。”戴德軍說。
“啥過分要求?”記者好奇追著問。
“我們每次入戶,他都提要求幫他找媳婦,70后80后還嫌年紀大,找還得找個90后。”
“恩,那還好我是80后,年紀有些大了。”第一次,記者為自己年紀大感到有些開心。
“老王,你想找媳婦,家里卻臟得像豬窩,哪個姑娘愿意來?”老王覺得戴隊長說的話有道理,就每天都開始搞衛生,掃完屋里掃院里,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
“老王,你也不注意個人形象,幾天沒洗澡啦?姑娘會嫌你身上有味兒。”老王覺得戴隊長這句話講得也很對,就開始每天都洗澡,有的時候一天要洗3、4遍,還給自己買了各種牌子的雪花膏,洗完澡就往身上抹。
漸漸地,老王對戴德軍越來越信任,覺得只有戴書記是真心實意地幫自己“找媳婦”,戴德軍說啥,他都愿意聽。
有一次,老王說自己眼睛不舒服,看東西看不清,戴德軍開著車把他帶到村衛生室,衛生員檢查后診斷,沒啥毛病,可能就是年紀大了。回去后,戴德軍就給他買了個放大鏡,沒過幾天,他把放大鏡丟了。
戴德軍專門到縣眼鏡店,給他配了一副老花鏡。戴德軍還是不放心,又開車把老王帶到縣人民醫院,做了一次全面的體檢。“跟老百姓做工作,要講究方式方法,方法對了,事半功倍!”戴德軍狡黠地說。
人物檔案
姓名:金朝
出生年月:1979年2月3日
駐村前職務:全椒縣財政局農財局副局長
駐村職務:白廟村扶貧工作隊扶貧專干
駐村時間:2017年5月1日
聽說,有一段時間,每天村里的工作結束后,金朝就一動不動坐在院子里打游戲,連續打了好幾天,他有些挫敗感,“唉!這游戲怎么這么難,俠們(孩子們)卻玩得這么好,真是老嘍!”
原來,金朝的兒子開學讀高一,現在卻愛上了打游戲,為了和兒子有共同話題,也為了預防兒子打游戲上癮,金朝決定,自己先玩。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一個和孩子溝通都如此講究方法的父親,也必定是一個在工作中同樣講究方法和效率的人。在講究方法上,金朝做事細,扶貧的各項政策不僅了記于心,所有的考核細則也都了然于胸,省市縣幾次想抽調他,王鵬和鎮上都不同意。
“金朝哪里都不能去,他是我們白廟村的扶貧百科全書。他在,我們踏實。”王鵬這樣評價金朝。
圖為金朝的水杯
講效率也有具體體現。在金朝的辦公桌上,有一個像花瓶一樣大的玻璃瓶,一次性裝滿水能有7、8升。金朝渴了,抱起玻璃瓶就咕嘟咕嘟大口灌下去,而旁邊的小茶杯,一對比就相形見絀了。
“你這瓶子哪里買的?”記者感慨這個“水瓶”如此之大。
“不是買的,這是兒子買的飲料喝完空的瓶子,我瞧它夠大就帶到了辦公室。”金朝解釋說,現在天熱下村,回來就想喝水。這樣裝滿一瓶,等回來就正好可以喝了,小茶杯不過癮。
其實,金朝比王鵬還早一點到村。
2017年5月,考慮到金朝有4年在黃栗樹財政所工作的經驗,就被選派到白廟村任扶貧專干。
到了白廟以后,他發現村里還不通自來水,村民吃水用水全靠井水,井水堿性大,村民患結石病的較多。
到村兩個月后,通過走訪調研,他向所在單位縣財政局積極爭取,最終為村里爭取到100萬元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同年年底,全村20個村民小組主干道周邊群眾全部吃上了自來水,涉及居民120多戶,33戶貧困戶全覆蓋。
擰開水龍頭,就能吃上干凈的自來水,白廟村的老百姓打心眼里感謝這支扶貧工作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