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冬季農閑時節,安徽省廬江縣的農民卻一改過去“貓冬”的習慣,紛紛加入到產業致富行列中,緊盯市場發展特色產業,在各種經營中各顯其能,把“冬閑經濟”搞得有聲有色。
泥田挖出紅荸薺
“你別看現在是一個個的泥疙瘩,等到沖洗機洗一下,變成色澤紅潤色的模樣,就能裝袋上市了。”近日,廬江縣白湖鎮西城村雁頭村民組62歲的周善義帶領柳風合作社社員在田間挖荸薺,盡管小雨夾著雪花紛紛揚揚灑向大地,他們還在鉚著勁干。“往年的這個時候,不是打麻將,就是曬太陽,現在成為合作社社員了,一年到頭都有事做,冬天再也閑不住了。”
站在高處,放眼望去,只見楊柳圩內連片的荸薺田內,農民在收荸薺,經紀人在打包、裝車、發貨,好一派水鄉豐收圖景。
“今年雨水好,畝產達到5000斤,每斤田頭價賣到2元,每畝收入上萬元是鐵定的啦!”在柳風合作社的荸薺集散地,經紀人周利元正在前后張羅著,對眼下的產銷兩旺的紅火局面充滿信心:“現在正是吃荸薺的旺季,各地客商催貨的電話都打爆了。你看,這一車貨現在發往長三角地區,明天晚上就能端上居民的餐桌。”
周利元說,從上世紀90年代初起,村里開始大面積種植荸薺,當時都是一家一戶的散打,形不成氣候。在秋天的時候,就全部采收完畢,因為集中上市,買不上好價格,現在錯峰銷售,成了“香餑餑”,每天有10多噸荸薺銷往外地,成為冬令時節餐桌上美味。
由于錯峰銷售,帶熱了“冬閑經濟”,村民們在家門口打工,每天都有150元的進賬,個個笑得合不攏嘴。
溫室大棚蘭花香
“叮咚、叮咚……”網上訂單的聲音此起彼伏。工作人員將一摞摞用于特快專遞的蘭花空運盒整齊地碼在墻角,等待快遞公司來攬件。“每年元旦過后至春節這個時間段,是銷售最旺的時節,每天將近有2000多個訂單,也是用工最旺盛的時候,每天需要100多個工人。”“蘭之洲”公司總經理王金堂高興地說。
室外寒風凜冽,室內溫暖如春,走進位于臺灣農民創業園“蘭之洲”公司的溫室大棚,5萬株蝴蝶蘭競相爭艷,提早迎春。紅的、粉的、黃的、紫的蝴蝶蘭花期正濃,像一只只栩栩如生的蝴蝶飛落在綠油油的葉片間,吸引眾多觀賞者的目光。
“蝴蝶蘭這時候很好銷,一天要賣出1000多盆,我們加班加點包裝還來不及。”同大鎮施豐村村民倪志華說:“我們實行計件制,一天收入100多元,已經干了3個多月,發了1萬多塊錢,今年可以過個‘肥年’了。”
往年,老倪農閑時喜歡打麻將,經常輸得連過年費都沒有了。今年得益于“蘭花經濟”,他的“冬閑”變成了“冬忙”,腰包也鼓起來了。
在種植車間,筆者看到工人們正在用利用花生殼、棉籽作原料,并伴入石子填進花盆,然后將一株株蘭花種進去。“在這里上班,既暖和,又舒服,比在家貓冬好多了。”家住郭河北圩村的王鳳芝樂呵呵地說:“我們種花的工人一天80元,可以干到年三十,還有免費午餐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