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安徽省天長市仁和集鎮居民唐來寶就開始收拾自己的嗩吶。
唐來寶原是當地一所學校的老師,因為一直喜歡吹嗩吶,6年前退休之后,逢年過節經常和附近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搭班子在村里唱戲。很快,就有人邀請他去當地紅白喜事吹嗩吶。唐來寶回憶,那時,自己基本每周都會參加活動,也能賺不少錢。
2017年開始,天長市逐步實施“推動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文明實踐活動。對婚喪市場和行業進行整頓,全面規范生產、經營和服務行為,唐來寶被村干部找上了家門。“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怎么回事。”唐來寶說,“后來村干部一遍遍解釋,我才知道,其實是政府希望我用自己的嗩吶為鄉親們多做點事兒。”
唐來寶口中的“多做點事兒”,其實是創作新作品。
據天長市文明辦副主任毛在玉介紹,天長當地盛行揚州小戲等多種戲曲,文藝氣息濃厚,不過農村地區也普遍存在婚喪現場進行低俗表演的情況。為此,天長市一方面加強文明宣講,另一方面,希望得到“唐來寶”們的幫助,創作符合時代氣息的新作品。
毛在玉表示,天長市根據本地風俗和實際情況,為本地大約20多個表演團體專門編制了曲目庫,方便有需要的居民和相關行業從業者選擇表演。“現在我們演奏的基本是傳統戲曲,也會將一些流行歌曲元素融入其中,每周六我們還會自發組織一些文藝活動。”唐來寶說。
變化遠不止這些。
“以前,家家戶戶都想大辦紅白喜事,難免存在攀比之風。”毛在玉說,“另外,由于缺乏監管,婚喪行業存在漫天要價、隨意收費的情況。現在,政府制定了收費標準,一般一天200元左右。”唐來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以前的風俗,一般要請四五個人,連續四五天,每人每天價格不低于150元,算起來,僅此一項就要花費3000多元。“現在,表演時間縮短了,每家1500元左右就能把事情辦完。”
“移風易俗很難一蹴而就,一方面需要政府積極宣傳國家政策,另一方面需要像唐來寶這樣的群眾起到帶頭作用。”毛在玉說,“未來,政府會逐步引導他們加入到文明實踐的隊伍中來,通過更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文明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