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市界首鎮大昌村黨總支副書記曲夢琪,是2015年到村任大學生村官的。當年底,曲夢琪承包20畝地種植無公害大米,這塊地原來是廢棄的莊臺和樹林,無農藥化肥殘留,正好滿足無公害種植要求。
曲夢琪立志做一個種田的“小學生”。他拜村里的種田大戶為師,邊學邊干。他坦言,一開始很不適應,烈日之下除草、播種、育苗……每一步走得都不容易。曲夢琪發現,雖然省去了化肥、農藥錢,但是人工除草的雜工費卻是一筆非常大的開支,一不注意,田里的草就長得比稻子高,產量也一直很難提上去。困難面前,曲夢琪沒有卻步。2017年底,他在高郵市委組織部幫助下聯系到揚州市農科院顧克禮研究員,通過顧老師的專業指導,他決定嘗試稻田養鴨與無公害種植相結合的方式解決人工費用高、稻米產量低的問題。
2018年初,在揚州市大學生村官創業富民扶持資金的支持下,曲夢琪將20畝試驗田重新平整、規劃,用于試行稻鴨共養。新模式一舉解決了人工除草成本高和糧食產量低的問題。如今,第一批300只仔鴨已經出欄,因為這批鴨子長期在田里散養,吃蟲吃草,品相賣相相當好。到2018年底,試驗田每畝收益比普通農田高出近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