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福建省南安市水頭鎮樸一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大力實施“強基促穩”工程,堅持黨建引領作用,凝聚鄉賢力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夯實基層黨建,筑牢戰斗堡壘陣地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樸一村堅持黨建引領,把加強支部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注重發揮黨支部領導核心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著力建設堅強有力、愛民為民的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干事創業、強村富民。以2018年換屆選舉為契機,進一步配強村兩委班子和村級配套組織,吸收3名優秀年輕后備干部進入村級班子,進一步增強黨支部統領全局、協調各方的能力。嚴格按照“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要求,立足實際制定學習計劃,在全村范圍內掀起“大學習”熱潮,通過整合落實“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組織生活會等黨內制度,推動黨員教育管理抓在日常,嚴在經常。
發揮僑鄉優勢,推動石材產業振興
樸一村黨支部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充分發揮僑鄉優勢,鼓勵引導黨員村民利用僑資興辦企業。扎實推進“鄉賢回歸”工程,充分利用春節在外鄉賢回鄉契機,積極動員“報效家鄉、反哺桑梓”。認真抓好促進經濟發展的各個主要環節,不斷完善道路、水利、供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動企業發展,助力形成一批大品牌、上規模的石材企業,也由此培育一支覆蓋全村大部分人口的石材經銷隊伍,有力帶動村民共同富裕。
突出生態宜居,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一是創建美麗家園。為了讓村民生活在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中,樸一村堅持以黨建引領美麗鄉村建設,近年來,先后改造村道4公里,建成全鎮首條村級瀝青道路、彩色休閑漫道,整治近萬平米村民休閑廣場、古厝公園,成功改造3千多米排澇水溝以及5座標準化衛生公廁,率先推行生活垃圾分類,修建微動力污水處理池等。同時,在黨員干部主動認養公共綠地的影響下,村民積極參與管護村委會發放的700多盆三角梅、桂花等盆栽,進一步美化彩化農村庭院。
二是組建義工隊伍。黨員代表先后到江蘇、臺灣、金門考查學習當地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的經驗,組建樸一村義工隊,修建環保站,每周六定期開展環保義工活動,在支部帶領、黨員帶動下,村民們積極性被充分激發出來,目前,義工隊成員有400多人,村莊凈化、綠化、美化水平顯著提高。
三是堅持群眾滿意導向,不斷探索實施美化家園創新舉措。為了提升村莊環境,黨員干部們率先垂范,先無償拆除自家的老房子、露天茅房改造為公共活動場所,影響和帶動身邊的親朋好友,逐步在全村形成合力。同時,聽取多方民意,完善村規民約,規定在房屋密集村道新建房屋的退讓1.5米,在進出村主道的則退讓5米。三年多來,全村共有200多戶群眾與村委會簽訂“產權證明”,無償拆除20000多平方米破舊房屋建設為公共場所,共有近20戶村民在村道旁新建或翻建房屋時遵守村規民約主動退讓空間,有效解決村道狹窄、公共空間不足等問題。
注重鄉風文明,傳遞和諧正能量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振興,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的指示精神,樸一村堅持以黨建為統領,發動鄉賢力量,共同傳遞和諧正能量。
一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樸一村以當代的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從歷史名人、宗教民俗、家風家訓等文化中汲取營養,挖掘并培育具有農民特色、健康向上的文化產業。通過查找考證樸里武獅武術隊的歷史資料和組織深入研究特有的排陣、刈獅等武術技法,成功將樸里武獅武術隊申報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目前正在公示期。
二是倡導慈善鄉風。樸一村黨支部積極倡導本村著名慈善家呂振萬先生“富而仁義、兼濟天下”的慈善精神,發動鄉賢在公益事業上出地出力出錢,先后成立時森公宗親慈善基金會、崇濟房慈善基金會、呂公良耀慈善基金會和泉珍慈善基金會,這4個村級慈善基金會總額共計2000多萬元,宗旨皆是以人為本,關愛家族、扶貧濟困。所募基金主要用于補助老人生活費用、獎勵青年學子成才、資助族中貧困戶、捐助各類慈善公益性項目建設,慈善基金。
三是踐行移風易俗。充分發揮黨員干部、老人協會、熱心鄉賢的示范作用,引導身邊親朋好友文明節儉辦理各種紅白喜事,努力營造民風淳厚、儉約為尚的文明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