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基層,體驗觀察基層黨團建設、民生、經濟發展轉型等熱點問題,為基層建設貢獻青春力量。在這個夏天,一群大學生一頭扎進了廣闊、質樸的基層鄉村,聚焦基層村官,鄉村故事,為基層建設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力量。他們就是來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青春走基層”實踐團隊。
團隊按照地域分為4個小組,分別前往山東、四川、浙江、河南等地開展調研。針對四個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條件、不同產業結構的村落在不同村官帶領下近十年來的不同發展歷程開展調研,同時跟隨基層村官,親身體驗基層工作,記錄基層工作的重點與難點,總結基層治理經驗,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村人均年收入3萬元
村支書帶領村民發家致富
在河南省濮陽縣西辛莊村,有一個村黨支部書記叫做李連成,二十多年來他帶領基層群眾謀發展,把西辛村從一個落后的貧困村建設成人均年收入3萬元,基礎公共設施完善的“市級村”。
27年前,靠種大棚蔬菜成為村里首富的李連成當選村黨支部書記。他先是帶領全村建造蔬菜大棚擺脫了貧困,接著他又動員籌資,以股份制形式建起了西辛莊第一家企業,保證全村人人有工作,開啟了西辛莊的發展新道路。也正是李連成在上任之初的長遠眼光和無私奉獻為村子今后的發展夯實了基礎。除了建大棚、辦企業,李書記還力排眾議地建設了村里的民生醫院并聘請了專業的衛生院院長來管理。如今,西辛莊村不僅實現了全民免費醫療,還為村子創造了巨大的收益。
二十多年來,西辛莊村也從之前的人均年收入不足700元的貧困村,發展成人均年收入30000余元,基礎公共服務設施完善,通水、通氣、通電話、有線電視、通互聯網的“市級村”,還先后被評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全國精神文明村”、“全國民主法制示范村”,并榮獲2017名村影響力排行榜300佳。
“村里人的夢想,也是億萬農民的夢想”,19年3月8日,李連成走進人民大會堂,向總書記講述農民的八個夢想。
“娃娃支書”放棄高薪工作
將“互聯網+”扶貧進行到底
黃連峪村位于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地處深山老峪,必須經過“十八盤”公路才能到達村上。前些年,黃連峪村由于經濟薄弱、交通不便等因素導致大量人口流失,全村地域面積2606畝實際卻只有三十口人常住,并幾乎全部為60歲以上的留守老人。但從2014年以來,在“娃娃支書”李嘎的帶領下,黃連峪村接連被評為省級、國家級傳統古村落,2018年更被評為扶貧工作村。
2014年,“80后”李嘎放棄市里的高薪工作,回到黃連峪村,決心帶領全村脫貧致富。他墊付工錢、親自上陣,帶領村民完成了村級公路的硬化工作,便利了村子與外界的溝通;他不懼嚴寒酷暑,親自下地,與村民一同探討提高作物產量的方法;他自掏腰包發放保證金,鼓勵村民加入生產合作社,盡可能保證村民們的最大利益;他帶領村民保護和修繕歷史遺跡,開發古村落旅游,推動黃連峪村全面發展;他自主開發“我的自留地”App,使村里閑置的土地有了去處,現在到村內認養土地的人越來越多,再加上規范化經營的特色農家樂,就可以為這些游客加工自己認養土地上出產的農產品,使得吃、住、玩有機結合,為利用互聯網推廣“黃連峪模式”的互聯網+私人定制+專屬農地旅游打下良好的基礎。如今,李書記立下的承諾仍在繼續兌現,黃連峪村的未來也越來越明朗可期。
從“外人”到“自己人”
大學生村官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
沈主任是2008年來到陳溪鄉的一位大學生村官,她對工作的形容就是“瑣碎”。村民的保險、水電費、農業補貼申請等等大多不過一張excel表格的問題,而村里的老干部不會使用電腦,大學生村官此時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沈主任在采訪中說:“對于老支書和村民們來說,我們是外人。”大學生村官在投入工作的初期的確存在隔閡,無法真正融入村民之中,而正是憑著對一件件瑣事認真負責的態度,陳溪村的大學生村官們才逐漸地得到了村民們的認可。大學生村官的到來為陳溪村這個原本落后貧困的村子帶來了發展的活力。依靠當地環境優勢,村里建起了櫻桃采摘園、茶葉加工廠這樣的傳統產業以及度假村和漂流水道等娛樂產業。此外,陳溪村還依托當地歷史底蘊,建起了王陽明紀念館和戰爭時期的歷史紀念館。除此之外,外省商人投資的旅游景點也為村里帶來了不少的收益和熱度。
“王書記,馬主任,這些村領導人,用他們的方法把村子換了一個模樣。我相信,中國千千萬萬的村子都有這樣一群領導人,他們正在為一個個村落帶去富足安康。”這是團隊的一位成員在自己的實踐日志中寫到的。四處不同的地點,四個不同的小組,在短短時間里體驗了不同的基層鄉村故事,得到的卻是相同的收獲與感悟?!案珊没鶎庸ぷ魇桥d國興家的必經之路,我們感到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惠及當地,造福百姓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情,也是因為這方面的想法使我們走到了一起,我們出發的初心也是想讓自己能更多的去了解基層工作的意義,讓更多的人去知道他們的故事。”團隊隊長郭晨輝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