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夯實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基礎,調動一線管護隊伍和廣大牧民群眾參與國家公園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有效性,自2018年建立以“村兩委+”為基礎的社區參與共建共管共享機制以來,祁連山四縣市管理分局、管護站、村兩委主動謀劃、立足實際,既做好了方案確定的“規定動作”,又結合自身實際精心開展“自選項目”,打牢了工作基礎,做出了特色和成效。
為確保“村兩委+”工作模式能落地生根,取得實效,便于今后推廣,實現常態化管理奠定基礎,今年以來,我省在認真做好第一批9個試點村的“村兩委+”工作的基礎上,又在國家公園范圍內新增了6個試點村,截至目前,各試點村認真研究“村兩委+”工作,有力調動黨員、群眾參與試點工作,快速形成了良好工作氛圍。
完成試點村內國家公園人口信息、公共基礎設施、礦山、廢棄礦山、水電站、旅游經營機構、生態保護影像資料、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等信息采集登記工作;由保護區四縣市管理分局負責,組織各試點村和相關鄉鎮負責同志及管護人員召開動員會,簽訂了“村兩委+”模式共管協議書。
管理局、管理分局與村兩委對接協商后,在各試點村宣傳長廊、宣傳櫥窗建設地點開展建設工作;組建了由村兩委黨員干部、駐村干部、村第一書記、保護區干部、森林公安民警為主要成員的黨員宣講團,結合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和宣傳資源開展了相關宣傳活動。挑選生態保護意識強、參與度高的黨員干部和社區群眾成立了“村兩委+”義務巡護監督隊,設立了舉報電話聯系牌,并將宣講團和義務巡護監督隊成員全部公示上墻;選定門源回族自治縣珠固鄉玉龍小學、祁連縣第一完全小學、祁連縣民族中學、德令哈市民族中學、天峻縣中學等學校作為“村兩委+”生態學校試點,初步編制了生態課堂教程,多次在選定學校講授祁連山生態保護和國家公園相關知識,進一步提高了中小學生對生態保護重要性的了解和認識,讓廣大師生有了更加直觀的體會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