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山東省廣饒縣廣饒街道西毛村,一幅自然和諧的鄉村畫卷展現在眼前。
“人到齊了,咱們開始跳咯!”11月1日,在廣饒街道西毛村數字文化廣場,村民劉玲正和姐妹們跟著視頻學習廣場舞。西毛村投資21萬元建起了這個數字文化廣場,安裝了LED屏、免費WiFi,還配備了燈光、音響。
“別的咱不說,光這個大屏幕就讓我豎起大拇指。以前我們跟著老年看戲機學跳舞,屏幕小,看不清,學得很慢。現在這大屏幕,跟著跳就帶勁兒!”說起數字文化廣場的好處,劉玲不停地夸。
村規民約助振興西毛村村民聶恩會家的大門上,一塊寫有“最美庭院”的金色門牌格外醒目,推門而入,聶恩會正在廚房做飯,園子里的葡萄、銀杏、棗樹已經開始結果。聶恩會美滋滋地說:“這些都不算啥,我們村里幾乎家家如此,跟城市里相比,我們這小院簡直就是‘世外桃源’。”
村規民約能否制定好、落實好,群眾認可和遵守是關鍵。西毛村多次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反復征求村民意見,將大家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逐一記錄下來,作為修訂的基礎。“大家都愿意參與進來,這對村民的自我約束、自我規范、自我監督意義重大。”村黨支部書記趙延年表示,經過村民代表大會的討論,24條規定已經“走”上了村委會文化墻。
如今,嚴肅枯燥的村規民約變成了朗朗上口的順口溜,西毛村的村容村貌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村民聶大爺快人快語地說:“以前沒有約束,我家垃圾總是亂堆亂放,覺得農村本來就是這樣。現在村里環境好了,我也開始自覺打掃衛生,不能因為我一個人拖了全村后腿!”
自去年3月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啟動以來,廣饒街道各村、社區結合新時代文明工作開展的活動如火如荼,內容緊接地氣,活動人氣高漲,相繼開展腰鼓培訓、太極拳培訓、志愿服務、文明講座等系列活動300余場,傳遞了新時代文明的正能量。
西毛村去年已經開展了3次集中祭祀活動,參加的群眾逐漸增加,不少群眾主動放棄傳統祭祀方式,鮮花祭祀文明新風正逐漸被群眾所接納和認可。“思親莫讓煙塵擾,鮮花一束慰英靈。”一束鮮花足以寄托對先人的緬懷。改變傳統的祭祀方式,移風易俗,把對故人的思念融進文明、低碳的祭祀活動中,讓文明祭祀成為市民的自覺行動。
如今,在西毛村的大街小巷,到處呈現“一墻一陣地、一街一風景”的景象,不僅美化了群眾的生活環境,豐富了群眾的精神空間,也讓文明理念滲透并植根于民眾的思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