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海關履行扶貧社會責任紀事
10月25日下午一上班,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溪南鄉芹頭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張順就回到他的“娘家”——福州海關參加駐村扶貧工作例會,張順帶來了芹頭村一條小學消防通道建設項目,希望“娘家人”幫助解決部分配套資金。
駐村扶貧工作例會,是福州海關助力駐村第一書記而建立的一項機制。海關政治部主任戴志成介紹說,例會每季度舉行一次,有時請駐村第一書記回來,有時到第一書記所在村舉行。例會的目的是,了解實情、互通做法、分享經驗,協調解決實際困難。
在每位第一書記心里,“娘家人”的好心里都有“一本賬”。張順介紹,他剛到芹頭村時,就遇到了村民飲水難題,要想徹底解決需投入80多萬元,村里肯定拿不出這筆費用。福州海關得知后,經過實地考察,采取了“兩步走”的方案:第一步投資15萬元進行水源保護,第二步改造更新管道,所需57萬元建設資金由海關專項資助。“明年2月,芹頭村將徹底告別飲水難。”張順說。
根據福建省委組織部的統一安排,2017年底,福州海關選派了4位干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除張順外,另外三人分別是寧德市霞浦縣鹽田鄉姚澳村的第一書記朱鐵錚、福鼎市磻溪鎮蔣陽村第一書記韓俊飛和福鼎市前岐鄉黃仁村第一書記謝建勛。“我們把最好的干部派往扶貧一線,并沒有一派了之,而是盡量為他們提供工作保障,讓他們駐得進、駐得穩。”戴志成介紹,海關黨委把支持駐村干部,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重點內容,發揮政策、管理、信息、科技優勢,推動技術、信息、資金、物資向駐點村傾斜。姚澳村配合組織部門研發的“農村黨建遠程視頻會議系統”、蔣陽村新建的175平米黨群文化中心,都是在海關的支持下建成的。海關還在四個扶貧村分別設置了獎學金,開展“福關之星”評選活動。幫助駐村干部爭取相關扶貧專項資金,如榕城海關幫助姚澳村成功爭取省財政廳鄉村文化建設專項經費30萬元、省水利廳水土流失治理專項經費150萬元。戴志成說,“只要符合政策,海關都會全力以赴。”
韓俊飛所駐的福鼎市磻溪鎮蔣陽村是傳統“福鼎白茶”種植地,全村現有茶園2300畝。第一書記韓俊飛到村后,謀劃著將茶企做大做強做優、帶動茶農持續增收。福州海關技術中心與磻溪茶業行業協會簽署了茶業質量安全合作協議,對白茶生產、加工、儲存等環節進行技術規范。今年已為98家茶企檢驗150余批次,免收40萬元費用,使“福鼎白茶”有了可靠質量保障。
福鼎市前岐鎮黃仁村地處偏遠山區,村內五保戶多、殘疾人多、老年人多,近些年因病致貧的現象時有發生。海關得知后,派出醫療隊到黃仁村,對特殊群眾開展免費體檢,向87名貧困群眾贈送了價值4萬多元的體檢套餐。
姚澳村是個依山傍海的畬族村,村里盛產蜜柚、葡萄等水果及海產品,但缺乏銷售渠道。朱鐵錚在村里建起了“霞浦特產商城”電商平臺。在福州海關幫助下,今年5月“畬鄉姚澳”系列農產品登陸“公益中國海關”平臺,搭建消費扶貧直通車,為當地產品拓寬了銷售渠道,僅福州青州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一家企業就訂購了近14萬元的姚澳村農產品。截至2019年9月,線上銷售農產品50余萬元,為姚澳村集體帶來6.6萬余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