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環繞小路、一個健身廣場,圍起了山東莘縣古城鎮后三里營村西頭的幸福湖。村民王守亮感慨:“誰敢想過去的臭水塘能變得這么美,如今村民休閑有了好去處,真得感謝服務隊啊!”
王守亮說的服務隊是兩年前來村里的鄉村振興服務隊。剛一進村,服務隊員就挨家挨戶先摸底,一番調研發現,后三里營村村民致富意愿強,只是缺少過硬的帶頭人。服務隊開出了藥方:強基層黨建,補發展短板。
曾在外創業的田現英擔任了村黨支部書記。服務隊帶著干、領著干,村兩委成員發揮積極作用。村集體收入少,沒有繳納電費,路燈長期不亮。服務隊和村干部一起籌集資金8萬多元,新建25個太陽能路燈,村民晚上出行不用再摸手電筒了。
后三里營村地處黃河流域,村民喝的都是“咸味”的堿性水,為讓群眾喝上放心水,服務隊聯系莘縣水務集團,通過招商引資為村里安裝了兩個直飲水站。
村子地勢低洼,沒有下水管道,逢雨必澇,服務隊協調籌集資金5萬多元,修建500米的下水道,徹底解決了村里的內澇問題。
鄉村振興還得上產業。服務隊用活幫扶資金,在村里建成3個高標準大棚,通過“公司+農戶”模式,每年為村集體增收6.4萬元。
鄉村振興服務隊干部孫俊峰說,通過幫扶,村兩委班子在干事創業中成長,帶動后三里營村大步邁向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