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深化拓展“萊西會議”經驗的實踐探索
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街道曉望村村容村貌。
編者按 今年是“萊西會議”召開30周年。1990年8月,中組部等五部委在山東萊西召開全國村級組織建設工作座談會,確立了以黨支部為領導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工作格局,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史上樹起一座豐碑。2013年11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指出,發端于萊西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在全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希望山東增強進取意識,勇探新路。
山東各級黨組織牢記總書記囑托,逐浪前行、砥礪奮進,堅持黨管農村,持續鞏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地位;堅持群眾主體,持續提升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水平;堅持引領發展,持續增強保障“三農”工作能力,不斷以新探索、新作為書寫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精彩答卷。30年,是重要節點,更是嶄新起點,本報推出山東省深化拓展“萊西會議”經驗、以組織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實踐探索專題報道,希冀對其他地方有所啟迪和借鑒。
臨沂市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現代農業示范園。
30年前,膠東半島一座如畫的小城——萊西,見證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盛會。1990年8月,經中共中央批準,中央組織部等五部委共同在萊西召開全國村級組織建設工作座談會,會議確立了以黨支部為領導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工作格局,在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史上,樹起一座豐碑。
堅持黨管農村,持續鞏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地位;堅持群眾主體,持續提升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水平;堅持引領發展,持續增強保障“三農”工作能力。回首30年,山東始終沿著“萊西會議”精神的足跡,在實踐中創新、在探索中前行……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期間指出,發端于萊西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在全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希望山東增強進取意識,勇探新路。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要求山東充分發揮農業大省優勢,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面對農村基層基礎如何繼續夯實、再上新臺階的時代命題,山東省各級黨組織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扛起擔當、砥礪前行,一幅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錦繡畫卷在齊魯大地徐徐展開。
聊城市茌平區賈寨鎮耿店村蔬菜育苗基地。
滕州市南沙河鎮北池村召開股民分紅大會。
健全抓鄉促村機制
引導聚焦主責主業
“激勵與約束并重,讓干好干壞不一樣”,淄博市建立獎罰分明的“抓鄉促村”責任制;“首關不過、余關莫論”,泰安市考核評價鄉鎮領導班子和黨委書記首先看抓村級組織建設成效;“黨建不過關、書記被約談”,東營市約談基層黨建工作考核末位的鄉鎮黨委書記成為常態……
為落實好各級“抓鄉促村”責任,全省各地積極探索。省級層面制定出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實施細則》,把鄉村振興納入市縣綜合考核和省直部門績效考核,在全國率先出臺戰略規劃及5個振興工作方案,以“1+1+5+N”規劃體系,搭建起推進鄉村振興的“四梁八柱”。圍繞舞活鄉鎮黨委這個“龍頭”,山東省堅持壓實責任與提升能力“兩手抓”,常態化實施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和創新突破項目,出臺鄉鎮政府工作條例,制定擴權賦能減負實招硬招,明確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各項措施,讓鄉鎮有精力、有資源、有能力抓基層治理、抓鄉村振興。
肥城市孫伯鎮黨委書記肖海霞告訴記者,“以前總感覺,只有經濟發展、項目建設重要,什么事都要讓路,但現在感覺不抓黨建、不抓農村不行了,并且一系列措施,讓我們挺起了腰桿、放開了手腳,能夠集中精力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
淄博市桓臺縣起鳳鎮起南村農民專業合作社玉米喜獲豐收。
濟南市天橋區桑梓店街道小寨村村民載歌載舞。
創新組織設置方式
以聯建促發展融合
“產業延到哪里、人員聚在哪里,黨組織就覆蓋到哪里”。山東在以行政村為主體設置黨組織的基礎上,在農村各類組織、產業鏈條等建立黨組織1.83萬個,有效擴大了黨在農村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
萊西市的溝東、徐家寨等5個落后村,共同成立了區域性聯合黨組織溝東新村黨委,引導群眾抱團種植無核葡萄1200多畝,發展鄉村旅游,實現集體增收超百萬元。溝東新村的村民告訴記者,“現在誰到了我們村都說好,以后我們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紅火”。
溝東新村的變化是山東推行黨組織聯建的一個縮影。按照地緣相近、文化相通、產業相連、資源互補的原則,推動強村與弱村、歷史上有淵源或現實中有融合發展需要的村、產業相近或關聯度高的村,共同組建聯合黨組織,構建起農村“大黨委”工作新格局。
強村帶動、產業拉動、項目牽引、特色發展……黨組織聯建模式各有不同,但都打破了就村抓村的路徑依賴,推動了資源整合、發展融合。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聯合黨組織2011個,覆蓋1.28萬個行政村,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基層組織體系。
完善選育管用鏈條
充分激發隊伍活力
推動鄉村組織振興,必須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培養千千萬萬名優秀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近年來,山東在加強帶頭人隊伍建設上持續用力,不斷健全完善選拔任用、教育培養、管理監督、激勵保障等工作機制,加強村黨組織書記任職全周期管理。
栽下梧桐樹,筑巢待鳳來。濰坊、泰安、濟寧、德州等地競相啟動“人才回引”計劃,1577名在外能人返鄉創業、任職;棗莊、威海、日照等地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村黨組織書記,濟南招聘1536名年輕大學生回鄉擔任“鄉村振興工作專員”……圍繞打造鄉村振興人才高地,全省各地舉措不斷、實招頻出。
在多方動員和政策感召下,在北京經營連鎖餐飲的李方勇,回到老家樂陵市恭敬李村擔任村干部,憑借多年經商積累的經驗和人脈,不到一年時間,就讓村里大變樣。村民們說,“李書記回來后,不僅改善了村莊環境,還教我們做電商。我們做夢也沒想到拿鋤頭的手也能擺弄鍵盤了”。
圍繞強化日常管理,全省定期以縣為單位分析研判農村班子,不合格不勝任不作為的村黨組織書記第一時間調整。臨沂市為破解村黨組織書記“難選、難當、難管、難留”問題,探索推行專業化管理,通過提升標準選人、提升要求管人、提升待遇留人,構建起“權、責、利”相統一的選人用人機制。郯城縣李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李敬告訴記者,“我們支部書記工資比鄉鎮干部還高,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工作,就怕干不好對不起組織、對不起群眾”。
為全面提升村黨組織書記履職能力,山東啟動實施“鄉村振興育英計劃”,省里每年集中組織2000名村黨組織書記到省內外先進地區培訓,帶動市縣將所有村黨組織書記輪訓一遍。
引領群眾抱團發展
強化支部組織功能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在山東考察時作出的重要指示。
資源條件有限,鄉村如何實現增收致富?煙臺棲霞衣家村給出了答案。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動群眾以勞動力入股、抱團發展,衣家人成了“一家人”,實現了集體經濟“從一萬到百萬”、村民收入“翻一番”的蝶變。“黨支部把黨員組織起來是基礎,把群眾發動起來、組織起來才是關鍵”,這是衣家村黨支部書記衣元良的治村心得,道理樸素而深刻。
支部領辦合作社,不僅推動了富民強村,也在“分田到戶”之后,打通了黨支部與群眾之間新的利益聯接,為增強村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探索了新路徑。截至目前,全省已發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2萬多家,每個合作社平均增加村集體收入4.27萬元,社員戶均增收3900元。
激活黨員先鋒作用
優化鄉村善治路徑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圍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山東堅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充分發揮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在鄉村治理中的引領作用,創新開展村黨組織評星定級、黨員量化積分管理等制度,指導各級創新路徑、務實推動,讓每個黨組織、每名黨員在引領鄉村善治中當先鋒、作表率。
在濰坊,組織建在網格上,黨員融入網格中,一網兜盡民生事,再現基層“魚水情” ;在淄博,“黨性教育體檢中心”,讓黨員在自我審視中知不足、明方向;在濱州,“淬火工程”,以精準化、小班化、特色化的培訓,讓黨員在集中輪訓中錘煉黨性;在臨沂,“支部領辦志愿服務隊”,樹起黨員形象,暖了群眾心窩;在德州,“陽光村務報告會”,變“一貼了之”為“互動交流”,打通“隔心墻”,曬出“新氣象”; 在威海,“黨建引領、信用支撐”,支部、黨員和群眾擰成“一股繩”,齊心共促鄉村善治;在聊城, “黨代表工作室”,面對面傳遞黨的聲音,心貼心服務群眾,零距離解決問題……
關鍵時刻顯本色,緊要關頭看擔當,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災中,全省6.9萬個農村基層黨組織、247萬名農村黨員挺身而出,黨旗始終在鄉村一線高高飄揚。
推動干部常態下沉
匯聚鄉村振興合力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僅靠基層的力量是不夠的,如何把鄉村振興的合力匯聚起來,山東推行干部下沉常態化作出了很好的探索。
緊盯“黃河灘”、聚焦“沂蒙山”、鎖定“老病殘”。從2012年起,全省連續4輪選派5萬多名第一書記,扎根基層抓黨建促脫貧,把黨的組織優勢、干部優勢、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發展優勢,打造出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的“山東品牌”。2019年起,啟動實施“萬名干部下基層”,635支鄉村振興服務隊,為3310個村注入新活力;之后,又相繼部署開展 “進企業、進項目、進鄉村、進社區”攻堅行動,選派“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隊”,在探索深化中,走出一條以高質量服務推動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發展鍛造高素質干部隊伍的新路子。
奮力走在前列,強基引領振興。山東各級黨組織正以習近平總書記重托為指引,以“萊西會議”30年為新起點,奮力開啟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新篇章,努力打造著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檢驗的齊魯樣板。(山東省委組織部供稿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