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1年全國兩會即將拉開帷幕,過去一年,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情牽民生、匯聚民意、凝聚力量,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的履職答卷,展現了新時代代表委員的絢麗風采。今起,本網將專題整合《代表委員之聲》報道。
朱登云:解決農民實際難題
“忙,最近太忙了!”幾次接到記者電話,全國人大代表朱登云說的都是這句話。“最近除了忙合作社的事,還在調研鄉村怎樣吸引和留住年輕人。”
今年32歲的朱登云,是湖南懷化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靖隆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她的建議都帶著濃濃的泥土氣息,解決了不少農民的實際難題。
今年兩會,朱登云準備提出的建議,是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今年她將繼續呼吁進一步完善年輕人返鄉回鄉各種激勵扶持措施,讓他們返鄉創業“有門”。(來源:人民日報)
劉木華:讓油茶成為致富“黃金油”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劉木華在基層走訪中了解到,很多油茶種植戶由于重種植輕管理,油茶產量始終無法提升。另一方面,由于油茶的機械化程度太低,大大降低了其種植的規模化效應。
“農業的發展,必然要走高質高效的道路,而高效,我認為主要有兩點,一是高效率,一是高效益,只有實現了高效,才能夠保證農民收益,保證農民的積極性,才能夠推動鄉村振興。”劉木華認為,江西作為油茶大省,在這一方面大有可為,也應該大有作為。結合自己的調研,劉木華提出從種苗到管理、再到產品標準的相關建議:提升種苗質量;加大科技幫扶,強化田間管理;加大對油茶采摘機的科研攻關力度;制定更詳細的茶油標準……“讓油茶真正成為助力百姓致富的‘黃金油’,需要更精準發力。”
此外,一年來,劉木華還在耕地智慧化平臺、干部駐村幫扶政策等方面進行了觀察與思考。(來源:人民日報)
方蘭:“三農”專家的“水文章”
2月20日上午10時,全國人大代表、陜西師范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方蘭一過完年,就進入了“兩會時間”。
因為工作經歷和學術背景,方蘭的忙都是圍繞著“三農”和環境問題展開。“最近,我們正在策劃關于黃河全流域的村落調查,希望能夠記錄中國從農業社會轉型至工業社會的進程,尤其是在當前工業化后期的轉型階段,在城市化的沖擊下,黃河流域鄉村的歷史、文化、經濟以及鄉村秩序的演變,以求更好地探尋鄉村未來的發展路徑,重點關注黃河流域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問題。”方蘭說。
在方蘭看來,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生態脆弱區、農牧業生產基地和能源基地,也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的區域。在國家推行“一帶一路”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處理好能源和農業用水問題極其重要。“近幾年,我做了很多有關黃河流域的研究,包括從糧食安全角度,看水資源如何分配;從生態保護來講,生態廊道應該如何建設。今年我的研究重點將放在黃河流域水、能源、糧食循環方面。”方蘭說。(來源:陜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