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主任冉慧約有點難,時間一改再改。3月2日上午,終于“聊上了”。
這些天,她到底在忙些什么呢?冉慧說,白天走訪、調研,晚上伏案整理資料,每天到深夜才能休息。
其實,這種忙得“腳不沾地”的狀態(tài),并非當下。自2014年在外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冉慧回村當上村主任后,就用腳步丈量村里的每個角落,謀劃強村富民之策,她想從綠水青山里掘到“真金白銀”,讓鄉(xiāng)親們吃上“旅游飯”。
冉慧(中)了解群眾訴求。
搞旅游并非一帆風順。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沖擊了鄉(xiāng)村旅游產業(yè),游客明顯減少。如何化危為機呢?冉慧一方面走進直播間,為村鄉(xiāng)村旅游“代言”。另一方面,挖掘天山堡村的文化資源,借助網絡宣傳,吸引游客前來對唱山歌,以體驗式旅游增加游客黏性。“苞谷燈戲是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以苞谷燈戲為載體,結合當下熱點創(chuàng)作了一批節(jié)目,適時對外演出?!比交壅f。
“大家都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容易導致低端化、同質化,甚至簡化為吃農家飯。”冉慧認為,留住游客的關鍵是塑造個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而塑造村莊個性,需要深度挖掘文化內涵。為此,冉慧打算把“支持重慶建設武陵山片區(qū)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示范區(qū)”的建議帶到今年“兩會”上。“我們這里交通不便,很多美景‘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希望通過建設示范區(qū),進一步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比交壅f,這樣就可以量身打造“個性標簽”,既避免同質競爭互相分流游客,又能夠“抱團發(fā)展”,助力鄉(xiāng)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