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浩蕩滿眼春,萬里征程催人急。站在新起點,面對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到有效銜接鄉村振興,變的是目標階段和任務重點,不變的是責任和使命。在新的征程上,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祭出的法寶是,匯聚組織力量,以黨建引領一體化發展。
探索建立示范片區
“黨委圍繞產業建,黨員聚在產業鏈,產業有點連成片,群眾增收看得見”。羅莊區打破農村社區行政壁壘,探索成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黨委,為片區黨組織和群眾提供發展全方位服務。3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黨委建成產業項目28個,輻射帶動50多個村增收致富。
沂堂鎮實行前端對接大院大所、中端對接社會服務組織、后端對接龍頭企業,提高種植業附加值,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依托鄉村振興臺井片區的山水峽谷綠色生態資源,招引江泉集團投資7.5億元,寨子社區、臺井社區、賢孝莊社區“兩委”班子全程跟進,流轉土地9800余畝,開發建設了富通農牧產業園,形成以生豬養殖、污水處理、有機肥生產、灌溉農業、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農業示范園,直接帶動當地190余人就業,通過片區、村企、村村聯建3種方式,將村黨組織、企業和農民、土地、資本等要素組織起來,深化產學研合作,集聚發展動能,推動基層黨組織“上產業鏈”“進合作社”“入種養基地”,使黨組織成為引領產業發展的堅強堡壘。
冊山街道鄉村振興埝新片區黨委,圍繞打造“樂采冊山”品牌,規劃了綠色種植區和特種養殖區,通過推進黨支部領辦創辦合作社,做強做優主導產業,促進集體村民雙增收?,F在,“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已成為這里的一道亮麗風景:新橋村建成特種養狐園、房嶺屯村開展稻魚綜合種養、圍梓村嘗試蔬菜高端采摘、尚陽社區拓展玫瑰花種植、埝頭村興建玩具加工集中注塑廠……一個個特色產業如同一顆顆珍珠,串聯起產業興、百姓富的“項鏈”。片區黨委為房嶺屯村黨支部創辦的綠水灣種植合作社設計了“生態綠水灣,優質蝦田稻”logo,申請了國家商標注冊,走出了一條產業生態化、產品品牌化的高效發展之路。
黃山鎮鄉村振興文曲山片區黨委創辦的菌菇種植基地,招引社會資本5000萬元,建設中智國際黃山農莊項目,與上海簽訂生態蔬菜訂單農業,精準對接長三角“菜籃子”工程,讓農民的“錢袋子”更加殷實了。
點亮群眾文化生活
走進沂堂鎮龍泉官莊村、大槐樹村,一幅幅多彩多姿、栩栩如生的墻繪映入眼簾,形成了“一墻一景”濃厚文化氛圍,以移風易俗、村規民約、家風家訓、廉政文化、文明鄉風、傳統民俗為主要內容的墻繪,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美麗鄉村的魅力。
羅莊區每個農村黨組織都有活動陣地,這些活動陣地不僅為黨組織提供了辦公場所,還全面提升了服務效能。沂堂鎮整合黨建、政務、群團和社會組織等各類服務場所,推動場所“去行政化”,服務“去機關化”,打造15分鐘“紅色服務圈”。2020年之前,沂堂鎮32個村級場所三分之二是封閉式的,四面是圍墻。為進一步轉變職能,切實提高村級場所對老百姓的吸引力,該鎮按照“建、管、用”原則,對村級場所功能布局進行統一規劃設置,建立了讀書室、文娛活動室等室內文化場所,設置便民服務室,并配備飲水機、免費WIFI,添置健身器材等?!拔幕缢?,潤物無聲?!贝寮増鏊招艿奶釞n升級,點亮了群眾的文化生活,讓村級場所“熱”起來,讓群眾生活“嗨”起來。
打造鄉愁“棲息地”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羅莊區委組織部選派了50名第一書記、3支鄉村振興服務隊到村幫扶,駐村干部們通過舉辦“鄉村振興文藝匯演”“攜手多彩非遺,助力文化振興”等文化下鄉活動,通過對評選出的“好媳婦”“好婆婆”“美在農家”示范戶進行集體表彰等儀式,通過充實農技科普書籍、豐富群眾文體活動等舉措,筑牢了鄉村文化主陣地。
為留下柳編鄉愁文化,黃山鎮鄉村振興文曲山片區黨委在有著“浪漫小黃山、臨沂前庭院”美稱的東蔡村,建設了2處以柳編為主題的鄉村記憶館。得益于柳編深厚文化底蘊的發掘和以柳編產業為主導的連片打造,整個文曲山片區道路村村連通、生態環境優美、干群關系和諧,到處呈現著勃勃生機。每逢節假日,沂河岸邊、武河濕地公園內游人如織,市民們紛至沓來,住民宿、游農場,搞采摘、做柳編,親身感受田園風光,體驗農家耕耘事。
“小橋流水人家、深井下的冰西瓜、老爺爺拿著蒲扇梧桐樹下乘涼的場景,是我記憶中的鄉愁,在這里找到了真正的感覺?!币呀泿Ъ胰说竭@里體驗過三次民宿的濟南市民劉先生感慨地說:“來了還想來!”
“黃山鎮文曲山片區靠柳編產業擁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但要想走得遠,實現民富村美生態循環發展,必須走黨建引領一體化發展之路?!逼瑓^黨委書記郭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