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呂兵兵
近年來,農村村級管理中出現了不少新角色,存在會計、保管、計生主任、警務助理、社保協理員、水利管理員、農產品質量監管員、動物防疫員等10余種崗位。然而,有的崗位因國家政策調整,工作量極大減少,但待遇照常發放;有的崗位工作量增加了,待遇卻沒有提升,導致工作效率和質量難以保障等問題。
2017年以來,山東省沂南縣創新推行農村社會治理網格員、集體“三資”管理員和社會事務服務員工作機制,用農村“三大員”推動農村管理工作的精細化、精準化,創新鄉村治理新模式。
沂南縣大莊鎮黨委副書記牛紀善說:“以前村級管理崗位眾多,有的崗位一個月只有一百塊錢的工資,工作人員積極性很低,村級管理壓力傳導嚴重不足。通過創新推動農村‘三大員’管理模式,讓村里兼職的村級干部待遇有保障,工作有積極性。而且,村級收入供養人員由717人精簡到501人,每年可節省資金32萬元。”
在大莊鎮廟官莊村,村級社會治理網格員李明亮說:“以前村里工作少,工資也只有幾百塊錢,但是再少也不能離家務工,媳婦兒沒少抱怨。現在,我擔任社會治理網格員,村里警務助理、農產品質量監管員、農村社會協理員等工作由我一個人來做,每個月能拿到1600多元的收入,咱干起工作來就更有精神了。”
據了解,沂南以原有村警務助理為主推廣社會治理網格員,負責各類警務信息的收集上報,村內矛盾糾紛的調處、治安巡邏,轄區內各類安全、環保、違法建設的排查上報等工作。解決自然村除黨組織負責人外,在安全、環保、違法建設排查上報等村級工作上無人具體落實的問題,有效提高了農村社會治理水平。
集體“三資”管理員,則有效規范了農村財務管理。這支隊伍負責建立村組資產、資源臺賬以及村組資金的收支、代管資金的交撥等工作,定期到鎮農村集體“三資”代理服務中心報賬。沂南通過對這支隊伍針對性地選拔和培訓,解決了過去農村財務人員業務水平低、財務管理混亂等問題,有效預防了村干部因財務問題出現違法違紀現象發生。同時,“三資”管理員還負責村組土地管理、農村統計、扶貧材料填報、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收繳、農村低保辦理、種糧補貼等惠農政策兌付、經濟(農業、人口)普查等工作。
社會事務服務員,針對的則是目前農村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弱勢群體關懷服務不到位的“盲區”問題,同時兼顧人口“四項”變動信息上報、衛生計生服務、殘疾人檔案材料上報、移風易俗宣傳等工作,為農村開展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風尚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