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楊丹丹
涉及村里發展的大事或者群眾有爭議的問題,定期召開村民說事會讓鄉親們在會上各抒己見,達成共識后再謀發展。在安徽省桐城市黃甲鎮,鄉村說事會已經成為鄉村振興中的一種工作方式,幫助基層黨組織解決諸多帶難題。
汪河村村委會主任汪亞兵打開村里會議記錄簿,密密麻麻的小楷詳細記錄了去年一年的說事會情況,每一筆都記得清清楚楚,所議的主題包括庫區居民飲用水管護、標準化茶廠包裝車間和冷庫建設、公路硬化、濫砍濫伐等。
“這些都是村民反映集中、最迫切、最現實的問題。先開會議一議,有利于統一思想。”汪河村黨委書記毛立新說,村民說事好,好就好在給村“兩委”干部解了圍,公共事務大家議、眾人評、集體辦,透明、公開、不存疑點,沒有漏洞。好就好在陽光操作,更能讓群眾心服口服,更能理解村干部的工作,干群關系會更融洽,信任度也會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也就大了。通過說事,能辦的就立即辦,一時不能辦的說清楚,村民也就理解了。
退休多年的鎮老黨委書記吳東兵老人接到參加說事會通知后,立即風塵仆仆從城區趕回70里外的老家。這一次的議事主題是“2018年村里茶場承包和冷庫車間將如何解決”。村“兩委”和前來議事的其他幾名成員,就他提出的這一問題展開熱烈爭論,最后達成共識。“說事”的最終結果是:村集體茶場承包給被承包人,村民茶葉需要加工,茶葉的加工費不與市場價格上漲掛鉤,保持一個相對便宜、穩定的價格回饋于民,一視同仁,被承包方不得違約。這一條,村“兩委”在發包時就與被承包人簽訂進了合同。由于炒茶機械升級,村民數量少的茶葉如果在村茶廠被承包人機械上加工,可能因茶葉量不足而出現意外,降低茶葉品質,希望村民能集中采葉,這樣茶葉量多了,完全可以在村茶廠加工,也不存在損害茶葉品質問題。
“村民說事會的很多議題當天討論并沒有結果,但是讓群眾參與到村里具體工作中來,也讓他們了解到工作的復雜性。”楊頭村第一書記甘震說,幾位村民為了一條內部道路的修理問題多次到市里上訪,投訴村“兩委”不作為。村里召開村民說事會后,讓各方代表出來說說話,上訪村民最終才了解修路的阻撓竟然涉及到上一代人的恩怨。雖然路沒有修成,但對政府的“疙瘩”也就此解開。這個制度實施既拓寬了處理村級事務新思路,又開辟了村務公開新渠道,建立起村情民意表達新橋梁。
“一條橫幅,幾條長凳就是一個村民說事會現場。村民說事會是我們在新形式下探索鄉村治理的一條新路子。”黃甲鎮黨委書記王凱紅介紹說,隨著村民說事制度在各村有效實施,解決了許多“壓箱底”的問題,村民說糾紛的少了,談發展的多了,促進了鄉村和諧發展,助推了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