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半水半月島,你看景色好不好?也有千年古樹,島上還有五里香……”坐上竹排,聽著船工的自編山歌,尤溪河畔半山村鷺群翔集,如畫風景盡收眼底。
半山村位于福建中部尤溪縣,是梅仙鎮最小的村子,全村耕地660畝,人均僅0.6畝,因為資源短缺,三年前的半山村是另外一個景象,垃圾成堆,賭博成風,財政困難。
“這些變化源于一個人,那就是我們的‘旅長’村支書林上斗。”談起村里的變化,村民們的意見高度一致,“組織變強了,經濟發展了,民風也向好了。”
1962年出生的林上斗,原是空軍某雷達旅旅長。2015年,從旅長崗位上退休的他,有著多個選擇,一是到省城福州和家人團聚,過上清閑的退休生活。二是到公司上班,好幾家企業許以豐厚的待遇。
“一回到家鄉,看到村里的現狀,我一下子坐不住了。”對三年前的情景,林上斗記憶猶新,“村部負債30多萬元,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村干部也沒人當,大部分農田拋荒,村里連個路燈也沒有。”
“怎么辦?要改變落后面貌,必須有個帶頭人。”經過反復思考,林上斗決定趁自己有時間、有精力,把村里的擔子挑起來。把黨組織關系轉到家鄉后,他滿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我回村是做義工,不拿一分錢報酬,但一個人的力量有限,要讓更多的人愿意來,留得住,干得好。”有著豐富帶兵經驗的林上斗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加強村級組織建設,發揮黨組織的“主陣地”和黨員干部的“主力軍”作用。
村黨支部“不打折扣”地開展“三會一課”等黨組織生活,村委會認真落實村務民主議事、民主監督,村“兩委”干部主動執行坐班值班、民事代辦等工作要求,一系列舉措有效解決了組織軟弱渙散等突出問題。
“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回到半山村的中心任務就是要抓經濟,促進村財和村民雙增收。”對此,林上斗非常清醒,“經濟搞不好,時間長了,群眾就不服你。”
聘請來自浙江的專業規劃公司對半山村統一規劃,立足生態和文化,統籌考慮區位、地形、人口、資源等因素,遠近結合,多規合一,確定了將半山村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閩中山水養生第一村”總體發展目標。
在村里有成片的香樟樹、榕樹、桂樹及大量白鷺、夜鷺、池鷺棲息等獨特資源的基礎上,村里種植了150多畝牡丹、20多畝桂樹,建成福建目前面積最大的270畝綠桐基地。這些生態元素為半山村發展旅游業奠定了基石。
坐竹排,觀鷺鳥,游半月島,看名木古樹,特色鄉村旅游項目啟動后,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2016年“五一”黃金周,竹排開始正式售票,第一天收入5000多元,三天收入近兩萬元。三年來,半山村共接待游客2萬多人次,帶動村民家門口就業收入達300多萬元。
半山村曾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賭博村,村民沒事就喜歡聚在一塊耍牌度日。小賭不顧家,大賭家財輸盡,甚至欠債跑路,引發村民內部矛盾。鎮里也曾多次禁賭,但收效甚微。
“這個時候就是要得罪人,不得罪人就禁不下來,當時他們怎么放狠話,我都不會在意。”以軍人的強勢,林上斗毫不手軟地打響了禁賭戰。一旦發現賭博,必定銷毀賭具,賭資充公,直至賭博現象絕跡。
一方面是雷厲風行鐵腕治賭,一方面是和風細語感化民心,如今,半山村清清爽爽,村民的“主人翁”意識越來越強,尊老愛幼、鄰里和睦、遵紀守法的良好風俗蔚然成風。